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14例)和北京协和医院(46例)2000年9月至2019年11月外检(44例)及会诊(16例)共60例PMBL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及microRNA表达谱。结果:60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37例,年龄15~64岁(中位年龄28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达全B细胞抗原,77.4%(24/31)的病例表达CD30,73.1%(19/26)表达CD23,45.8%(11/24)MUM1阳性,Ki-67阳性指数≥70%占90.6%(29/32);21例PMBL进行EB病毒编码的mRNA(EBER)检测,仅1例(4.8%)瘤细胞散在阳性;20例PMBL中的7例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35.0%)。选取7例PMBL与9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作对照研究microRNA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结果发现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microRNA共计33个。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临床分期Ⅲ~Ⅳ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3、未联合利妥昔单抗的化疗方案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UM1阳性的PMBL患者的生存率低,预后差(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其中联合利妥昔单抗的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 P<0.05)。 结论:PMBL从临床病理特征到免疫分子表型均不同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本研究所揭示的预后因素、分子遗传学、免疫学特征丰富了对PMBL生物学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和策略。
推荐文章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原发纵隔
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原发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现状
原发胃肠道淋巴瘤
临床表现
病理学
治疗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2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
弥漫性大B细胞
形态学
免疫组织化学
骨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15例临床分析
骨肿瘤
骨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特点
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60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来源期刊 中华病理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病理学,临床 预后
年,卷(期) 2021,(10)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39-1144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112151-20210115-0004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病理学,临床
预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病理学杂志
月刊
0529-5807
11-2151/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东河沿街69号
2-56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61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3964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