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特征及其与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无卒中病史的高血压性首发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140例(高血压卒中组),同期纳入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单纯高血压者105例(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者101例(正常血压组),共346例研究对象,入组72 h完成动态血压监测,依据白天至夜间收缩压下降幅度进一步将患者分为超杓形、杓形、非杓形和反杓形血压4组,并于入组3、6、9、12个月随访主要终点事件(卒中发作)和次要终点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衰住院、心源性死亡和全因死亡).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终点事件的可能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研究血压昼夜节律与终点事件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不同血压昼夜节律终点事件的累积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346例患者.高血压卒中组杓形血压占23.6%,显著低于高血压组(43.8%,P= 0.001)和正常血压组的(68.3%,P<0.001);高血压卒中组非杓形和反杓形血压分别占41.4%和20.7%,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19.8%、6.9%;P<0.001,P=0.003),而与高血压组(31.4%、1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0.133);多因素Cox回归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反杓形血压与主要终点事件(HR= 5.177,P = 0.047)和次要终点事件(HR = 4.909,P = 0.022)均独立相关;反杓形血压的主要终点事件(Log Rank P = 0.020)和次要终点事件(Log Rank P = 0.011)累积风险显著高于杓形血压.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压昼夜节律紊乱普遍存在,反杓型血压节律与卒中和心血管事件发作独立相关.
推荐文章
卒中后抑郁患者动态血压特点
高血压
卒中后抑郁
动态血压
卒中相关性肺炎与卒中后急性期高血压的关系研究
卒中
呼吸道感染
卒中相关性肺炎
高血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卒中后血压节律紊乱及其与卒中预后的关系
来源期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血压昼夜节律 动态血压监测 预后
年,卷(期) 2021,(15) 所属期刊栏目 神经科学|Neurosciences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77-1485
页数 9页 分类号 R181.32|R443.5|R743.3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016/j.1000-5404.20210312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缺血性卒中
血压昼夜节律
动态血压监测
预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半月刊
1000-5404
50-1126/R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30号
78-91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739
总下载数(次)
28
总被引数(次)
9785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