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比较针对接受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治疗患者预防性置入远端灌注导管(DPC)与非预防性置入DPC之间疗效的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浙江大学附属金华医院收治的接受VA-ECMO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纳入患者分为预防性DPC组(VA-ECMO上机后6 h置入DPC)和非预防性DPC组(通过下肢灌注评估表评估出现早期肢体缺血征象后再置入DPC)。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超声检测的动脉端肢体足背动脉峰流速和胫后动脉峰流速与经皮氧分压(TcPO 2)的相关性。 结果:最终62例患者纳入分析,预防性DPC组和非预防性DPC组各3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指数、基础疾病、置管地点、复苏至上机时间、体外膜肺氧合(ECMO)运行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ECMO指征、ECMO插管位置、管路型号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非预防性DPC组患者渗血发生率明显低于预防性DPC组〔6.5%(2/31)比29.0%(9/31), P<0.05〕;而两组发绀、坏死、截肢、骨筋膜室综合征、动脉血栓、血管重建修补术、假性动脉瘤、肢体缺血、肢体感染等其他下肢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ECMO运行期间,非预防性DPC组患者除血流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预防性DPC组外〔3.2%(1/31)比19.4%(6/31), P<0.05〕;两组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预防性DPC组足背动脉峰流速明显高于非预防性DPC组(cm/s:19.30±10.85比17.85±8.55, P<0.01),胫后动脉峰流速明显低于非预防性DPC组(cm/s:19.90±10.94比21.58±9.77, 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预防性DPC组和非预防性DPC组足背动脉峰流速、胫后动脉峰流速与TcPO 2均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747、0.856、0.850、0.813, P值均为0.000)。 结论:针对接受VA-ECMO治疗的患者,非预防性置入DPC者ECMO运行期间血流感染和渗血的发生率均较预防性置入DPC明显减少。动脉端肢体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峰流速与TcPO 2均呈明显正相关。VA-ECMO行股动、静脉穿刺的患者,除了根据症状和体征去判断下肢血供,超声及TcPO 2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监测手段。
推荐文章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预防高灌注综合征的护理
颅内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高灌注综合征
血压控制
综合护理
掌侧与背侧置入固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掌侧
背侧
固定钢板
桡骨远端骨折
疗效
并发症
基于双导管法灌注水下方桩施工技术分析
双导管法
灌注桩
水下方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下肢灌注评估表置入远端灌注导管与预防性置入远端灌注导管在ECMO中的疗效比较
来源期刊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学科
关键词 下肢灌注评估表 体外膜肺氧合 并发症 相关性分析
年,卷(期) 2021,(1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ECMO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84-1490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121430-20210615-0087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下肢灌注评估表
体外膜肺氧合
并发症
相关性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月刊
2095-4352
12-1430/R
大16开
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122号
6-58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526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9459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