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离体猪后足屈肌腱修复模型评估一种新型内置式肌腱连接器修复肌腱效果。方法:用猪后足趾深屈肌腱模型,对于同一猪后足的第2、3趾分别采用内置可吸收连接器(实验组)或双津下法(对照组)予以缝合,采用Instron5848微观力学实验系统记录和分析2 mm间距形成时拉力负荷、屈服点负荷、最大抗拉负荷、修复刚度。对于取材自同一猪后足的第2、3趾测试差值采用配对 t检验分析。 结果:内置连接器法抗拉强度显著高于双津下法,其中2 mm间距形成负荷差值为(17.93±8.66) N( t=7.169, P<0.01),屈服点负荷差值为(12.73±6.66) N( t=6.148, P<0.01),最大抗拉负荷差值为(22.06±12.43) 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622, P<0.01)。 结论:这种内置式连接器法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新型肌腱修复技术,为早期主动功能锻炼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有望减轻肌腱粘连。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内置可吸收肌腱连接器修复肌腱的生物力学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肌腱修复 生物力学
年,卷(期) 2021,(5)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82-885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421213-20200915-0131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肌腱修复
生物力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月刊
1001-9030
42-1213/R
大16开
武汉市东湖路165号
38-85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168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6989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