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阴阳是指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是中医学用以概括和说明人体一切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的理论基础.阴阳二气,最不易偏,不偏则气和而生物,偏则气乖而杀物,在正常情况下维持动态的平衡状态."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论,由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朱丹溪提出.虽然现代的疾病属性较之以往有诸多的不同,但是,结合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人们受气候异常与环境破坏、饮食生活方式改变以及社会应激精神情绪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仍是临床医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病理基础.谨察阴阳所在,调理适宜,以平为期.
推荐文章
今人“阴常有余,阳常不足”证治探讨
阴阳失调
阳虚证
补阳法
辨病辨证施治
中药袋煮散
阳有余阴不足论与阳不足阴无余论探微
"阳有余阴不足”"阳不足阴无余”丹溪学说
阴阳论
浅析"阳常有余"与"阳非有余"
阳常有余
阳非有余
论述
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用药探讨
肝常有余
脾常不足
稚阴稚阳之体
纯阳之体
用药探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病因病机及调理适宜
来源期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学科
关键词 阴阳学说 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 阴阳平衡 病因病机
年,卷(期) 2021,(7) 所属期刊栏目 经典温课|Classics Review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68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2779.2021.07.02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阴阳学说
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
阴阳平衡
病因病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半月刊
1672-2779
11-5024/R
大16开
北京市复兴门南大街甲2号配楼知医堂101室
82-107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929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8715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