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我国既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已经将"深度伪造"涵盖其中,如《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民法典》人格权编等,正在制订中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对此也会予以回应.在已有的立法中,很多关于"不实信息""虚假广告"的立法均可以扩大解释,作为规制"深度伪造"的法律依据,如《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广告法》第4条及第28条、《刑法》第291条等. 尽管不必急于针对"深度伪造"进行统一的专门性立法,但并不妨碍我国政府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外经验,从以下两个方面完善因应"深度伪造"的法律框架.
推荐文章
关于我国核保卫法律框架与执行主体的问题
核保卫
法律框架
执行主体
我国海洋生态补偿的法律体系和制度框架
生态补偿
海洋生态系统
利益相关者
生态福祉
生态价值
对船舶使用伪造船舶检验证书的法律思考
伪造
船舶检验证书
载重线标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我国因应"深度伪造"的法律框架
来源期刊 检察风云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21,(12) 所属期刊栏目 法律规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17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5444.2021.12.00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检察风云
半月刊
1005-5444
31-1658/D
16开
上海市
4-518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829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4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