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对客家晚期胃癌患者采用阿帕替尼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6例客家晚期胃癌患者进行数字奇偶法分组;阿帕替尼组(13例):采用阿帕替尼药物完成疾病治疗;替吉奥组(13例):采用替吉奥药物完成疾病治疗;就组间疾病缓解率、疾病控制率、糖类抗原(C A199)水平以及血清癌胚抗原(C E A)水平展开对比,并且就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阿帕替尼组客家晚期胃癌患者疾病缓解率(46.15%)、疾病控制率(61.54%)均高于替吉奥组(7.69%)、(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帕替尼组13例患者中,无皮疹、疲乏纳差、手足综合征以及蛋白尿系列不良反应,表现出高血压患者1例(7.69%),总计1例(7.69%);替吉奥组13例患者中,表现出皮疹患者1例(7.69%),疲乏纳差患者1例(7.69%),高血压患者2例(15.38%),手足综合征患者2例(15.38%),蛋白尿患者1例(7.69%),总计7例(53.85%);阿帕替尼组客家晚期胃癌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69%)低于替吉奥组(5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阿帕替尼组客家晚期胃癌患者C A199、C E A水平同替吉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帕替尼组C A199、C E A水平均低于替吉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药物有效应用,可使客家晚期胃癌患者疾病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显著提升,将CA199水平以及CEA水平显著降低,最终实现晚期胃癌患者预后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