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沉积学报       
摘要: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栖霞组的白云岩是该区主要储层,储层成因的主流观点是热液白云岩化。目前勘探实践发现,优质储渗体形成与早期相控岩溶作用有关。通过取芯及测录井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类白云岩储层主要位于栖霞组中上部颗粒滩发育的地层中,按其宏微观产出状态可分为溶斑状云岩、溶洞充填云岩、针孔状基质云岩和致密基质云岩。储集岩物性以溶洞充填云岩最佳,储层类型属裂缝—孔洞型储层。进一步分析显示:研究区栖霞组滩相地层沉积后随即经历了一定时间的整体抬升暴露,期间接受早成岩期岩溶作用,形成了具相控特征的岩溶系统,早期淡水岩溶作用是优质孔洞型储层形成的关键。在中二叠沉积期后不久的东吴运动高峰期,热液流体上涌将岩溶系统及其部分围岩交代为白云岩。由于岩溶系统内部保留了较多的残余自由空间,经热液白云岩化调整后形成的白云石更为自形,且保存了较多的晶间孔隙。而相比之下,岩溶系统基岩已在早期埋藏中趋于致密,云化后形成的云岩物性较差。仅有部分颗粒岩仍然保留了一定的原始孔隙,云化后针孔较为发育。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具有相控性,规模性和继承性三大发育特点。提出优质储层分布受控于岩溶系统,为区内栖霞组白云岩储层成因提供了新的思路,对该区储层分布预测及进一步的勘探部署也具一定指导意义。
推荐文章
川西北栖霞组优质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川西北
栖霞组
白云岩储层
滩相
溶蚀作用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储层特征与勘探方向
四川盆地
中二叠世
白云岩
孔隙型储层
岩溶储层
勘探方向
热水沉积
热次盆
川西北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四川盆地西北部
中二叠统
栖霞组
白云岩储层
控制因素
川中地区下二叠统白云岩储层测井评价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
早二叠世
裂缝—孔洞型储层
非均质性
岩性识别
特殊测井
储层评价
符合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滩控岩溶型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来源期刊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栖霞组 颗粒滩 早成岩期岩溶 热液白云岩化 储层特征
年,卷(期) 2022,(2)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地质、地球化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6-469
页数 13页 分类号 P618.1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2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四川盆地
栖霞组
颗粒滩
早成岩期岩溶
热液白云岩化
储层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沉积学报
双月刊
1000-0550
62-1038/P
16开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天水中路8号
1983-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118
总下载数(次)
59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