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干旱半干旱地区灌丛资源岛特征及形成机制多有报道,但资源岛土壤对群落稳定性与火烧迹地植被的自然恢复作用尚不明确。以酒泉盐碱地柽柳灌丛地火烧3年后,自然恢复的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及其冠下草本群落为研究对象,构建柽柳枯立株体量指数(SSI,Shrub Size Index)和恢复力综合指数,探讨了资源岛特征与植被恢复、冠下草本群落多样性的关系,量化不同大小柽柳灌丛的恢复力稳定性。结果表明:(1)在不同SSI的柽柳枯立株下土壤有机质和含水率明均显高于灌丛间地,形成了明显的资源岛特征。土壤有机质最大值出现在0-10cm土层,中灌丛的肥力积聚效果最明显。(2)土壤主要以中性盐为主,在0-40cm土层,灌丛区域土壤可溶性盐低于冠外,呈明显的盐谷特征,中灌丛的盐谷分布最为明显。(3)随着枯立株SSI的增大,柽柳新生枝条的数量及其高度均有所增大,冠下植物的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植物量也明显高于灌丛间地,且灌丛越大恢复效果越明显。(4)灌下植物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随着枯立株SSI的增大均先降后升,多样性指数低,群落结构简单。(5)恢复力综合指数随着枯立株SSI的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当SSI=52.17时灌丛群落的稳定性最强。柽柳较小时主要是冠下草本植物的恢复维持群落稳定性,随着灌丛的增大逐渐以柽柳灌木的恢复来维持群落稳定性。柽柳灌丛形成的高养低盐的土壤环境对植物群落稳定性的维持和植被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对荒漠生态系统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
大兴安岭东麓火烧迹地恢复初期植被特征
大兴安岭
林火干扰
火烧迹地
植被多样性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后土壤理化性质1)
大兴安岭
火烧迹地
植被恢复
土壤理化性质
渝西地区火烧迹地早期恢复植被特征研究
火干扰
植被恢复
物种多样性
太岳山油松林火烧迹地恢复初期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火烧迹地
恢复初期
物种组成
多样性
稳定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火烧迹地柽柳灌丛资源岛特征及植被的自然恢复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柽柳 资源岛 植被恢复 群落多样性 恢复力稳定性 火烧迹地
年,卷(期) 2022,(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4-294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81126257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柽柳
资源岛
植被恢复
群落多样性
恢复力稳定性
火烧迹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