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种植是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重要的人工植被恢复措施。选择黄土丘陵区条带种植15、25和35年的柠条坡地,以荒草坡地为对照,运用Le Bissonnais法分析柠条种植不同年限和坡位对0-40cm土层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时间柠条种植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主要在0-20cm土层;不同处理下土壤大团聚体(>0.25 mm)含量总体表现为柠条35年>柠条25年>柠条15年>荒草地,表明柠条种植年限增加促进了大团聚体的形成。从坡面尺度看,柠条平均重量直径整体表现为坡下>坡上>坡中;在上坡的柠条35年样地具有最大值(3.08mm),但在下坡荒草地显著高于柠条林地(P<0.05)。基于相对消散指数和相对机械破碎指数,上中坡土壤团聚体均对消散作用和机械破碎作用较敏感,而下坡的下层土壤团聚体对破碎作用更敏感。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和粘粒含量与柠条平均重量直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种植年限是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解释了30.4%的变异;其次是土层(2.75%)和坡位(0.61%)。总体而言,柠条种植年限增加有利于促进黄土丘陵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提升,但这种影响在不同坡位具有差异:在上中坡团聚体稳定性均随种植年限增加而增强,在下坡则先降后增。
推荐文章
黄土丘陵区柠条种植带状结构对坡面土壤水分的影响
黄土丘陵区
种植年限
柠条条带
土壤水分
宁南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土壤结构
分形维数
平均重量直径
应用Le Bissonnais法研究黄土丘陵区植被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土壤团聚体
LB法
Yoder法
黄土丘陵区
植被类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土丘陵区人工柠条种植年限和坡位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团聚体稳定性 种植年限 坡位 Le Bissonnais法 柠条
年,卷(期) 2022,(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64-2974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90513097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团聚体稳定性
种植年限
坡位
Le Bissonnais法
柠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