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全球不稳定劳工的涌现与资本主义新危机的起伏,使得"重返马克思"成为当下西方学界思考社会问题的新路径.此种研究视角下,社交媒体被描述为充满剥削的"无墙工厂",而粉丝则被视为被资本压榨的"数字劳工".本文以微博"控评"为案例,从受众劳动、商品化、情感异化三个维度管窥和反思西方"数字劳动"等术语在理论旅行与本土实践之间的契合度与合理性问题.研究认为,尽管数字劳动等理论在一定意义上拓宽了粉丝研究视野,并 有效避免权力结构与不公问题滑落到文化研究的核心议题之外,但由于缺乏对本土化情境适用问题的考量,忽视作为具体个体的粉丝主体性意识、情感的复杂结构以及社会性互动的深层意义,对新媒体时代作为亚文化社群的粉都与资本、偶像、国家之间的张力关系也缺乏深入考察,因此,将粉丝简单地定性为数字劳工并不十分令人信服.本文跳脱剥削范式与结构主义的窠臼,探讨马克思主义与数字化时代粉丝平台及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多元路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被遮蔽的主体:重思劳动理论范式下的粉丝定性问题——以微博"控评"为例
来源期刊 当代传播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非物质劳动 数字劳动 情感劳动 粉丝文化 受众商品论
年,卷(期) 2022,(1) 所属期刊栏目 传媒观察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61,66
页数 7页 分类号 G20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非物质劳动
数字劳动
情感劳动
粉丝文化
受众商品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当代传播
双月刊
1009-5322
65-1201/G2
大16开
新疆乌鲁木齐市扬子江路1号
58-115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35
总下载数(次)
45
总被引数(次)
330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