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IBS)在感染性心内膜炎(IE)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术后半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0年11月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确诊为IE并接受手术治疗的6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输血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自体组( n=30)和异体组( n=31),自体组患者行IBS,异体组患者行异体输血。比较自体组和异体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免疫反应指标(CD3 +CD4 + T细胞、CD3 +CD8 + T细胞、CD16 +CD56 + NK细胞、TLR2 +细胞、TLR4 +细胞)和炎症反应指标[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CINC-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终点事件为术后半年内死亡,并据此将患者分为死亡组( n=15)和存活组( n=46)。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的临床资料。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将IBS变量纳入和剔除分别建立术后半年内发生死亡的预测模型,并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对模型进行评价,利用Bootstrap重复取样的方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 结果:心功能不全、低血压、IBS、多瓣膜病变、年龄是术后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纳入IBS变量的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术后5 d,自体组和异体组患者的免疫反应指标[CD3 +CD4 + T细胞:(37.49±5.74)%比(31.68±4.46)%、CD3 +CD8 + T细胞:(23.07±3.24)%比(17.82±2.29)%、CD16 +CD56 + NK细胞:(1.61±0.18)%比(1.02±0.15)%、TLR2 +细胞:(9.24±1.15)%比(18.40±2.21)%、TLR4 +细胞:(7.79±0.82)%比(12.33±1.57)%]和炎症反应指标[sCD40L:(59.21±7.80) pg/mL比(84.33±9.35) pg/mL、CINC-1:(40.27±5.83) pg/mL比(72.86±9.35) pg/mL、TNF-α:(10.86±1.26) ng/mL比(17.03±2.20) ng/mL、IL-6:(6.32±0.77) ng/mL比(11.35±1.74) 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自体组患者组内比较,术前和术后5 d免疫反应指标[CD3 +CD4 + T细胞:(48.55±6.67)%比(37.49±5.74) %、CD3 +CD8 + T细胞:(30.38±4.69)%比(23.07±3.24)%、CD16 +CD56 + NK细胞:(2.53±0.44)%比(1.61±0.18)%、TLR2 +细胞:(6.50±0.61)%比(9.24±1.15) %、TLR4 +细胞:(4.02±0.63)%比(7.79±0.82)%]和炎症反应指标[sCD40L:(38.64±6.75) pg/mL比(59.21±7.80) pg/mL、CINC-1:(31.65±5.68) pg/mL比(40.27±5.83) pg/mL、TNF-α:(7.59±0.85) ng/mL比(10.86±1.26) ng/mL、IL-6:(5.10±0.63) ng/mL比(6.32±0.77) 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异体组患者组内比较,术前和术后5 d免疫反应指标[CD3 +CD4 + T细胞:(49.13±6.82)%比(31.68±4.46)%、CD3 +CD8 + T细胞:(30.65±4.91)%比(17.82±2.29) %、CD16 +CD56 + NK细胞:(2.51±0.26)%比(1.02±0.15)%、TLR2 +细胞:(6.36±0.66)%比(18.40±2.21)%、TLR4 +细胞:(4.08±0.56)%比(12.33±1.57)%]和炎症反应指标[sCD40L:(39.14±6.03) pg/mL比(84.33±9.35) pg/mL、CINC-1:(31.24±5.77) pg/mL比(72.86±9.35) pg/mL、TNF-α:(7.64±0.76) ng/mL比(17.03±2.20) ng/mL、IL-6:(5.04±0.82) ng/mL比(11.35±1.74) 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自体组患者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3例,切口感染2例,心脏不良事件1例;异体组患者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4例,切口感染3例,心脏不良事件1例。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纳入IBS的预测模型可以更好地预测IE术后半年内死亡率,IBS用于IE手术不会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造成明显影响,而且对免疫功能和抑制炎症反应有改善作用。
推荐文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心内膜炎
感染性
心脏外科手术
6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脏外科手术
瓣膜置换
抗生素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脑出血临床特点分析
感染性心内膜炎
脑出血
临床特点
影像学
细菌学
4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
治疗
护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中的应用及预后分析
来源期刊 国际外科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回收式自体输血 感染性心内膜炎 预后 危险因素
年,卷(期) 2022,(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4-181,C2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115396-20210722-0027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回收式自体输血
感染性心内膜炎
预后
危险因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际外科学杂志
月刊
1673-4203
11-5396/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
2-606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312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143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