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重要生态防护功能,在维护和修复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多年来,通过造林绿化,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有了明显的提升,为生态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未来,我国北方地区如何更好地开展大规模科学绿化,有针对性地解决"种什么树、在哪里种、种多少树"等科学问题?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科研人员通过在河北塞罕坝地区开展地表基质调查,以及孢粉古环境古植被群落重建和历史地理学研究寻找答案.
推荐文章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景观化集水造绿空间网络构建——以甘肃环县为例
集水造绿
气候变化
生态修复
景观三元论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基于街景图像解译的寒地城市绿视率分析研究——以哈尔滨为例
绿视率
街景图像
城市绿化
寒地城市
哈尔滨
遥感地质解译方法浅析
遥感地质解译
构造
地层
影像岩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解译塞罕坝"造绿密码"
来源期刊 资源与人居环境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22,(2) 所属期刊栏目 环境观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6-67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822X.2022.02.02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资源与人居环境
月刊
1672-822X
51-1679/P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段25号
62-266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71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3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