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谷丙转氨酶(ALT)持续正常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组织学发生显著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构建预测肝组织学病变的无创模型.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5月至2020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ALT持续正常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251例.所有入选患者均未曾接受抗病毒治疗,并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训练队列(n=156)和验证队列(n=95).根据肝组织病理活检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显著肝组织病变组[炎症活动度≥G2和(或)纤维化程度≥S 2]和非显著肝组织病变组(炎症活动度<G2且纤维化程度<S 2).在训练队列中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ALT持续正常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发生肝组织学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无创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分别有55例(35.3%)和33例(34.7%)患者存在显著肝组织病变.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P=0.016)、HBsAg定量(P=0.002)和肝硬度测定(LSM)(P<0.001)是ALT持续正常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学发生显著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由年龄、HBsAg定量和LSM构成的新型无创模型,在训练队列预测肝组织病变的AUC为0.861,优于谷草转氨酶与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AUC=0.759,P=0.011)、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AUC=0.766,P=0.012)和LSM(AUC=0.808,P=0.042);在验证队列预测效能为0.872,仍优于APRI(AUC=0.765,P=0.029)、FIB-4(AUC=0.782,P=0.035)和LSM(AUC=0.798,P=0.045).结论 年龄、HBsAg定量和LSM是ALT持续正常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学发生显著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由这3个参数构建的新型无创模型预测肝组织病变的效能优于APRI、FIB-4和LSM.
推荐文章
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214例肝组织病理分析
HBeAg
乙型肝炎病毒
HBV DNA
肝活检
病理
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预测因素分析
肝炎,乙型
肝/病理学
活组织检查
肝硬化
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干扰素-γ的表达及其影响因素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干扰素-γ(IFN-γ)
ALT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肝脏组织病理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谷丙转氨酶持续正常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学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探讨及无创模型建立
来源期刊 河南医学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eAg阳性 肝组织病变 无创模型
年,卷(期) 2022,(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3-409
页数 7页 分类号 R575.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22.03.0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慢性乙型肝炎
HBeAg阳性
肝组织病变
无创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医学研究
旬刊
1004-437X
41-1180/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学府广场一期2号楼-1001
36-1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552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488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