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多环芳烃(PAHs)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具有"三致"效应,其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问题一直是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PAHs与生命遗传物质DNA结合形成PAHs-DNA加合物进而阻碍细胞正常复制是其诱发癌症的主要机理.然而,该过程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采用荧光猝灭法,分别研究了低、中、高环PAHs与水中胞外DNA之间的结合强度及机制.结果 表明,静态猝灭与动态猝灭过程共存,且PAHs可与DNA结合形成稳定的PAHs-DNA复合物,二者之间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2.05×1010 L/mol(苊烯)、4.42× 107 L/mol(苊)、1.71×104 L/mol(荧蒽)、1.20×104 L/mol(芘)、1.80×102 L/mol(苯并[a]蒽)、4.96×104 L/mol(屈)、1.11 ×l02 L/mol(苯并[k]荧蒽)和4.86×102 L/mol(苯并[a]芘).红外光谱结果证实胸腺嘧啶为PAHs与DNA结合的主要作用位点.分子对接和量子化学计算明确了PAHs可通过范德华力、π-π堆积与DNA结合并插入其双螺旋结构的小沟中.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结果表明,PAHs与DNA结合可导致DNA分子的紫外吸收光谱产生增色效应,造成DNA分子局部损伤、扭曲或降解.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PAHs理化性质(分子量、熔点、沸点、水溶性、logKow、 logKoc、 logKoa)与猝灭常数显著相关,但与结合常数无相关关系,表明PAHs本身理化性质差异可影响PAHs与DNA结合的动态猝灭过程,但未影响二者间静态猝灭过程.本研究对认识水环境中PAHs污染的分子生态效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推荐文章
厦门马銮湾养殖海区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
养殖海区
多环芳烃
含量
组成
荒漠草地中氮添加与多环芳烃降解的关系
氮沉降
多环芳烃
荒漠草地
石油污染物
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干旱区
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
多环芳烃
生物降解
生物修复
展望
模拟酸雨作用下红壤中多环芳烃的释放及纵向迁移特征
模拟酸雨
红壤
多环芳烃
释放
纵向迁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多环芳烃与胞外DNA非共价结合及机制
来源期刊 科学通报 学科
关键词 荧光猝灭法 多环芳烃 DNA 分子对接 量子化学计算
年,卷(期) 2022,(1) 所属期刊栏目 环境化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4-84
页数 1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60/TB-2021-092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荧光猝灭法
多环芳烃
DNA
分子对接
量子化学计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科学通报
旬刊
0023-074X
11-1784/N
大16开
北京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80-213
195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87
总下载数(次)
74
总被引数(次)
2040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