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挖掘现代中医文献中黄褐斑的辨证分型及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并筛选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维普(VIP)数据库中采用中药治疗黄褐斑的文献,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对黄褐斑的证候分型及中药处方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其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得到339篇文献,收录343首治疗黄褐斑的中药方剂.黄褐斑的证型主要以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肾虚血瘀为主,肝郁气滞证最常见;涉及中药224味,频次≥100次以上的药物有当归、茯苓、柴胡、川芎、白芍、红花、甘草、白术、丹参、熟地黄、桃仁、牡丹皮、香附等,其中频次最高的为当归.所用中药的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甘为主;归经多见于肝经.聚类分析得到6组核心组合,进一步演化出3首新方.新方1(白芍-柴胡-薄荷-泽泻-山药)适用于黄褐斑脾虚肝郁型;新方2(鸡冠花-瓜蒌-熟大黄-牡蛎-桑椹)适用于血热血瘀型黄褐斑;新方3(白芷-僵蚕-白附子-白芥子)具有美白祛斑作用.[结论]黄褐斑病机主要与肝郁、气滞、血瘀、肾虚有关,中药治疗黄褐斑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补肾健脾为主.
推荐文章
名老中医治疗黄褐斑的规律探析
名老中医
黄褐斑
治疗
证素
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的方式及临床心得探析
中医辨证治疗
黄褐斑
方式
临床心得
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的体会
黄褐斑
中医辨证
消斑汤
消斑散
中医治疗黄褐斑内服方剂药对配伍分析
黄褐斑
药对配伍
性味归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褐斑中医辨证分型及处方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
来源期刊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黄褐斑 肝郁气滞证 当归 疏肝理气 活血化瘀 补肾健脾 数据挖掘
年,卷(期) 2022,(5)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探讨与文献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01-1207
页数 7页 分类号 R275.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59/j.cnki.gzxbtcm.2022.05.03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褐斑
肝郁气滞证
当归
疏肝理气
活血化瘀
补肾健脾
数据挖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月刊
1007-3213
44-1425/R
大16开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公楼629室
46-275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4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177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