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与CT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下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20年5月在汕尾逸挥基金医院接受治疗的4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增强MRI及CT检查,以病理组织诊断结果为诊断标准,比较动态增强MRI及CT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下原发性肝癌病灶包膜边缘的强化表现、影像学表现和对病灶的检出率.结果 46例患者中检出病灶61个,小肝癌及大肝癌分别为19例和27例,病灶分别为22个和39个;动态增强MRI扫描显示原发性肝癌病灶包膜完整环状强化率为57.38%,明显高于动态增强CT的3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MRI扫描与CT扫描的原发性肝癌病灶包膜无明显强化率(26.23%vs 37.70%)和不完全环状强化率(16.39%vs 24.5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MRI动脉期高信号率为95.08%,明显高于动态增强CT的8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MRI对原发性小肝癌病灶的检出率为95.45%,明显高于动态增强CT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MRI对原发性大肝癌病灶的检出率为97.44%,与动态增强CT对原发性大肝癌病灶的检出率92.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增强MRI及CT均可作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下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手段,但动态增强MRI更能清晰显示包膜强化和肝癌血供特点,在小肝癌诊断上更有优势.
推荐文章
磁共振成像与多排探测器CT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上小肝癌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癌,肝细胞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肝炎,乙型
肝硬化
对比研究
CT与MRI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的诊断效能分析
CT
MRI
乙型肝炎肝硬化
继发小肝癌
诊断效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动态增强MRI与CT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下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来源期刊 海南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CT 诊断价值
年,卷(期) 2022,(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9-82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38.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6350.2022.01.02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乙型肝炎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CT
诊断价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海南医学
半月刊
1003-6350
46-1025/R
大16开
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69号艺苑大厦702房
84-1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263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10508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