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究创伤性凝血病(TIC)血小板功能障碍早期分子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收治的90例TI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发病距入院时间分为6 h内组(n=35)、6~12 h组(n=29)与12 h后组(n=26).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患者血小板功能障碍早期分子标志物[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采用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分析仪检测患者血小板功能,分析血栓分子标志物与传统凝血指标及分子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 3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小板指标、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血液肌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h后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高于6~12 h组与6 h组,12 h后组TAT、TM、t-PAIC、PIC高于6~12 h组与6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TIC组患者血小板功能早期分子标志物与传统的凝血指标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TAT、TM、t-PAIC、PIC与APTT、PT、D-二聚体、ACT呈正相关,与血液肌酐、PF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小板功能障碍早期分子标志物在TIC形成及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参与作用,其中TAT、TM、t-PAIC、PIC分子标志物与凝血指标符合率高,能够用于TIC的早期诊断及干预,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推荐文章
颅脑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与循证
颅脑损伤
循证医学
凝血功能障碍
进展性颅内出血
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及新疗法应用
诊断
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
新疗法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
痴呆,血管性
认知障碍
生物学标志物
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
血小板功能障碍
内皮细胞活化
活化蛋白C激活
纤维蛋白溶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创伤性凝血病血小板功能障碍早期分子标志物的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创伤性凝血病 血小板功能障碍 血小板功能障碍早期分子标志物 相关性分析
年,卷(期) 2022,(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1-475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4695.2022.05.00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创伤性凝血病
血小板功能障碍
血小板功能障碍早期分子标志物
相关性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半月刊
1671-4695
11-4749/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通讯地址:北京市100176-25信箱)
80-494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749
总下载数(次)
31
总被引数(次)
905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