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岳南的《那时的先生1940—1946中国文化的根在李庄》,带我走进中国抗战艰危的六年 (1940-1946年). 掩卷沉思,李庄,名不见经传的李庄,地图上找不到它.如果没有同济大学迁往李庄,没有 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北大文科研究所、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相继内迁至 此.李庄就不可能成为中国文化的中心.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唤起我沉思的一本书——读岳南的《那时的先生1940-1946中国文化的根在李庄》
来源期刊 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22,(4) 所属期刊栏目 随笔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封3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
月刊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25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27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