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采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探讨仙连解毒方治疗结直肠癌湿热瘀毒证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雄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仙连解毒方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仙连解毒方组小鼠采用高脂饮食与氧化偶氮甲烷(AOM)/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建立结直肠癌湿热瘀毒证模型,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3个循环的DSS饮水结束后,仙连解毒方组开始给予仙连解毒方12.9 g/kg灌胃,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灌胃6天后停1天,连续给药16周.末次给药结束4h后,取各组小鼠结直肠组织,HE染色观察小鼠结直肠的组织病理形态.取距肛门6 cm的远端结肠段2 cm,解离组织样本,分离单细胞悬液,提取RNA行qPCR扩增,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采用CellRanger-v5.0.0进行数据质控,Seurat-v3.1.1软件包进行降维聚类分析、细胞类型鉴定,对差异基因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小鼠结肠腺体排列规则,细胞核位于基底部,呈扁平或立方状;模型组上皮细胞极性消失,呈巢状、筛孔状,中央见坏死,细胞核浆比增大,核染色深,核仁明显,核分裂现象显著;仙连解毒方组上述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共捕获3组小鼠肠道细胞45 480个,降维聚类将所有细胞归为20个细胞群,鉴定各细胞群标记基因,分析得出小鼠肠道细胞主要包括9种细胞类型:肠上皮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天然淋巴细胞、干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仙连解毒方组较模型组小鼠肠道组织中肠上皮细胞占比上升,B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占比下降.GO与KEGG富集分析显示,仙连解毒方对结直肠癌湿热瘀毒证的作用主要富集在免疫系统进程、抗原处理和呈递、适应性免疫反应、转运ATP合酶活性旋转机制等方面,信号通路主要涉及免疫系统信号、癌症相关通路、细胞增殖与死亡信号、能量代谢信号等.结论 仙连解毒方调控结直肠癌湿热瘀毒证模型小鼠肠道组织中免疫细胞比例,抑制上皮细胞间质转化,可能是其治疗结直肠癌湿热瘀毒证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