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287例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可疑药物、肝功能、年龄、性别等,比较不同临床类型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点、肝功能变化.结果(1)重症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表现以黄疸最为常见(51.716%),引起肝损伤药物以中药为主(44.251%).(2)不同临床类型重症药物性肝损伤基线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细胞损伤型与混合型基线ALT、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胆汁淤积型、肝生化异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胆汁淤积型与混合型基线A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肝细胞损伤型、肝生化异常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不同临床类型重症药物性肝损伤基线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损伤型与胆汁淤积型TBIL、DBIL较基线下降30%、50%所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表现以黄疸为主,中药是引起肝损伤最常见药物,肝细胞损伤型以ALT、AST升高为主,胆汁淤积型主要为ALP升高,混合型AST、ALT、ALP均升高,肝细胞损伤型DBIL、TBIL下降较胆汁淤积型更快.
推荐文章
基于RUCAM量表的205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药物性肝损伤
RUCAM量表
病因
临床特点
预后
419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点与自身抗体特征分析
药物性肝损伤
自身抗体
免疫球蛋白G
microRNA与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
microRNA
调控作用及机制
药物作用靶点
药物性肝损害112例临床分析
药物性肝损害
药物/毒副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河南医学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重症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征 肝功能变化
年,卷(期) 2022,(8)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17-1420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75.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22.08.01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重症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征
肝功能变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医学研究
旬刊
1004-437X
41-1180/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学府广场一期2号楼-1001
36-1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552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488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