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草业学报       
摘要:
为阐明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条件下土壤酶活性、氮肥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变化规律,本试验选用洛旱22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玉米秸秆还田处理,分别为秸秆不还田(S0)、秸秆全量还田(S1),副区为施氮量处理,分别为0 (N0)、120 (N1)、180 (N2)、240(N3)和300 kg·hm-2(N4),测定了小麦各生育期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及蛋白酶活性,并分析计算小麦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表观回收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吸收效率。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较单施氮肥处理提高了土壤酶活性、氮肥利用效率和小麦产量,小麦产量以秸秆还田配施氮肥240 kg·hm-2处理最高,较无秸秆还田不施氮处理增产36.92%。2)土壤酶活性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除拔节期脲酶和蔗糖酶以施氮量180 kg·hm-2时活性最高,其他生育期土壤酶均以施氮量240 kg·hm-2时活性最高。此外,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酶活性逐渐下降。3)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表观回收率先上升后下降,以施氮量180 kg·hm-2最高,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吸收效率则表现为逐渐降低。4)土壤酶活性与小麦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表观回收率呈正相关。各生育期,除脲酶活性在拔节期与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呈正相关,其他土壤酶活性与之均呈负相关。在豫西旱作区小麦生产中,秸秆还田配施180~240 kg·hm-2氮肥可减少氮肥过量损失、改善土壤环境、实现氮素资源高效利用。
推荐文章
秸秆还田配施化学氮肥对冬小麦氮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
氮肥
冬小麦
氮效率
产量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东北春玉米光合性能和产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
施氮量
春玉米
产量
光合性能
豆科秸秆、氮肥配施玉米秸秆还田对秸秆矿化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豆科秸秆
玉米秸秆
C/N比
碳氮矿化
土壤微生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豫西旱地小麦土壤 酶活性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来源期刊 草业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 土壤酶活性 氮肥利用效率 小麦产量
年,卷(期) 2023,(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2-135
页数 1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秸秆还田
氮肥
土壤酶活性
氮肥利用效率
小麦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草业学报
月刊
1004-5759
62-1105/S
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68号
1990-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548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