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上海医学       
摘要:
目的 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亚型的特点及影响宫颈锥切术后HPV感染转阴的风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0年3月在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经宫颈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确诊为CIN且HPV感染呈阳性,后续行宫颈锥切术的175例患者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有29例患者在宫颈锥切术后行子宫全切术,30例失访;最终共纳入116例患者。确诊为CIN 1级25例,CIN 2级52例,CIN 3级39例。于术前检测患者HPV感染亚型,并对患者宫颈锥切术后3、6、12个月HPV感染转阴情况进行随访,分析HPV感染亚型的分布特点,以及影响宫颈锥切术后HPV感染转阴的风险因素。结果 术前HPV感染前3位的亚型分别为HPV 16、52、33型,比例分别为50.86%(59/116)、18.97%(22/116)、16.38%(19/116)。术前HPV单一亚型感染者61例,多重亚型感染者55例,其中感染HPV 16型59例。宫颈锥切术后3个月,63例(54.31%)患者HPV感染转阴;53例持续感染,17例单一亚型感染,36例多重亚型感染,其中感染HPV 16型23例。宫颈锥切术后6个月85例(73.28%)转阴;31例持续感染,8例单一亚型感染、23例多重亚型感染,其中感染HPV 16型12例。宫颈锥切术后12个月95例(81.90%)转阴;21例持续感染,7例单一亚型感染、14例多重亚型感染,其中HPV 16型6例。在术后3、6、12个月,HPV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有53和63例、 31和85例、21和9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后3、6、12个月,HPV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各病理分级患者占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51、9.10、7.02,P=0.014、0.011、0.029)。在术后3、6个月,HPV阳性组与阴性组间不同HPV感染类型的患者占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47、12.17,P值均<0.001),但在术后12个月两组间不同HPV感染类型的患者占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1,P=0.051)。在术后3、6、12个月,HPV阳性组与阴性组间术后各病理切缘状态的患者占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9、18.84、24.46,P=0.014或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HPV多重亚型感染是影响宫颈锥切术后3、6个月HPV转阴的风险因素(P<0.001或P=0.001),病理分级和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是影响宫颈锥切术后3、6、12个月HPV转阴的风险因素(P=0.008、0.004、0.014,P=0.023、0.001或P<0.001)。结论 CIN患者以HPV 16、52、33型感染为主,病理分级、HPV感染类型、病理切缘状态可能是影响宫颈锥切术后HPV感染转阴的风险因素。
推荐文章
宫颈高度上皮内瘤变术后HPV清除相关因素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高频电刀环切术
人乳头瘤病毒
杂交捕获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型别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
人乳头状瘤病毒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寡核苷酸微流芯片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宫颈锥切术后再行子宫全切术临床分析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冷刀锥形切除术
子宫全切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特点 及宫颈锥切术后感染转阴的风险因素分析
来源期刊 上海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瘤病毒;宫颈锥切术;风险因素
年,卷(期) 2025,(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48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9842/j.cnki.issn.0253-9934.2023.05.00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宫颈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瘤病毒;宫颈锥切术;风险因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医学
月刊
0253-9934
31-1366/R
16开
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1623号
1978-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697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86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