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上海医学       
摘要:
目的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奥密克戎突变株复阳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11日—2022年6月3日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852例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突变株感染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在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最后1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后第7天复测核酸,根据复测结果将患者分为复阳组与非复阳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资料,并分析核酸复阳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852例患者中,最终纳入654例患者。其中复阳组96例(14.7%),非复阳组558例(85.3%)。复阳组接种3剂疫苗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非复阳组(P<0.05),核酸转阴天数显著多于非复阳组(P<0.05),无发热(体温<37.3℃)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复阳组(P<0.05)。复阳组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复阳组患者(P<0.05),复阳组患者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ORF基因的Ct值均显著低于非复阳组(P值均<0.05),复阳组CRP>10 mg/L、降钙素原>0.1 ng/mL、D-二聚体>1.0 mg/L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非复阳组(P值均<0.05)。以核酸转阴天数为自变量,是否复阳为因变量,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其AUC为0.60(P=0.003),灵敏度为0.35,特异度为0.79,最佳诊断界值为18 d。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核酸转阴天数>18 d(OR=1.03,95%CI为1.12~1.67,P=0.043),降钙素原>0.1 ng/mL(OR=2.23,95%CI为1.34~3.70,P=0.002),D-二聚体>1.0 mg/L(OR=1.92,95%CI为1.16~3.20,P=0.012)和无发热(OR=2.04,95%CI为1.31~3.64,P=0.027)是核酸检测复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核酸转阴天数>18 d、降钙素原>0.1 ng/mL、D-二聚体>1.0 mg/L和无发热(体温<37.3℃)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突变株感染患者核酸复阳的危险因素。
推荐文章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感染的中医药治疗体会
新型冠状病毒
奥密克戎感染
瘟疫
天津市输入型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肺炎,病毒性
天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奥密克戎
临床特征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临床工作指导意见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临床工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继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肺炎,病毒性
冠状病毒属
细菌感染
危险因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突变株感染后核酸检测 复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期刊 上海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奥密克戎突变株;核酸检测复阳;临床特征
年,卷(期) 2025,(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54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9842/j.cnki.issn.0253-9934.2023.10.00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奥密克戎突变株;核酸检测复阳;临床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医学
月刊
0253-9934
31-1366/R
16开
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1623号
1978-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697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86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