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文学评论期刊
出版文献量(篇)
95
总下载数(次)
5607

华文文学评论

Review of World Chinese Literature

ISSN:
CN:
出版周期:
年刊
邮编:
610065
地址:
成都市武侯区一环路南一段24号
出版文献量(篇)
95
总下载数(次)
5607
文章浏览
目录
  • 作者: 赵毅衡
    刊名: 华文文学评论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1-10
    摘要: 有没有'海外中国诗'这个派别?至今无人论其有,至今无人说其无。那么,我们在什么意义上可以谈论'海外中国诗'呢?正是在缺失的意义上,不在场的意义上。应有而竟然无,或是竟然无人知其有无,这就是一...
  • 2. 前言
    作者: 匡宇
    刊名: 华文文学评论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11-12
    摘要: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我有旨酒,以宴乐嘉宾之心。'本来应该在春天捧出的欢喜,因为种种缘故,竟延至金秋。也好,这一辑师生联袂,一声呦呦鹿鸣,却也...
  • 作者: 黄维樑
    刊名: 华文文学评论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13-30
    摘要: 一中国人又称为唐人,因为唐代国力强大,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黄金时代。唐代文化发达,诗歌的成就特别高。说到中国文学,必然会提及李白、杜甫这些唐代诗人。《唐诗三百首》数百年来是中国文学重要的选本,可...
  • 作者: 张放
    刊名: 华文文学评论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31-43
    摘要: 诗人余光中怀乡的主要指向为'江南',包括少年时代生活历经七年之久的川东地区。余光中对川籍或与四川关系紧密的古代诗人如李白、杜甫、苏轼等情有独钟,多见题写与化用,以之增强文学信息量与表现力。其...
  • 作者: 柳飔
    刊名: 华文文学评论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44-57
    摘要: 余光中诗歌创作风格不断转型,形成中西文化二元结合的书写新范式。余光中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由青睐艳羡到疏离省思,在意象选取方面逐渐摆脱激情浪漫的西方元素,进而多维度回归传统,赋'花''鸟'意象以...
  • 作者: 段舒
    刊名: 华文文学评论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58-66
    摘要: 余光中诗歌存在大量的死亡渲染。对于死亡的渲染在其创作中尤其是分别、母亲、悼亡、乡愁题材方面有着偏爱;在叙事上推进情绪高潮、形成审美冲击;情感内涵上具有多义性。究其原因,这种死亡意识的形成与悼...
  • 作者: 王莉铷
    刊名: 华文文学评论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67-78
    摘要: 余光中作品中'雨'的生态美主要表现为三点:场所意识与参与美学;怀归与家园意识;生态艺术情怀与喜雨传统。浅层次来讲,生态美是雨中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深层次讲,生态美则是雨作为'场所'与华夏...
  • 作者: 张嘉仪
    刊名: 华文文学评论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79-88
    摘要: '纯文学'观这一文学命题长期在学界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它影响到评论家对作品的价值阐释、作家的创作理念以及读者的期待视野。本文以余光中的文学评论集为考察对象,试图理清余光中文艺思想的主脉,即...
  • 作者: 张靖仪
    刊名: 华文文学评论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89-99
    摘要: 余光中的诗歌作品中,有很多和'水'的意象相关,余氏常用'江河湖海'入诗,或起兴,或比喻,或象征,或描摹,而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和情感心理不可忽视,这其中既有广阔恣意的想象,又有其浸润内心的中国古...
  • 作者: 余光中
    刊名: 华文文学评论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100-103
    摘要: 去年十月底,'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在厦门举行双年会,邀我去作主题演讲。我答应了,因为是诗人黄用出面代邀,而组织大会的张纯瑛,二十年前出版她的散文集,曾经索序于我。何况厦门大学原是我的母校,而...
  • 作者: 黄维樑
    刊名: 华文文学评论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104-109
    摘要: 52年前开始阅读余光中先生的作品;初见余先生,是48年前的事。在香港和高雄的大学先后与余教授同事,一共接近9年;当然,我是晚辈同事。去年7月,得知余先生跌倒受伤,住院多天。我与余先生和余太太...
  • 作者: 张叹凤
    刊名: 华文文学评论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110-118
    摘要: 后土(前访)巴蜀以前统称四川,重庆'直辖'以后,四川身旁多出一个'外省',但成渝两地居民没有产生彼此疏离感,原因在于文化趋同、风俗一致,血缘关系紧密,山川相连割不断,这块版图搁在中国腹地很沉...
  • 13. 编者按
    作者: 黎活仁
    刊名: 华文文学评论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119-119
    摘要: 2016年10月1日于台北东吴大学中文系主办'席慕蓉学术研讨会',邀请江宝钗教授(中正大学)、沈玲教授(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白灵教授(东吴大学中文系)担任主题演讲人。会议发表论文共十八篇,祖...
  • 作者: 游翠萍
    刊名: 华文文学评论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119-134
    摘要: 围绕'席慕蓉现象'及其诗歌所发生的批评困境是一个相当值得研究的'现象'。三十多年来,'席慕蓉现象'如'心结'般一直梗在台湾诗坛,虽有批评者不断为'席慕蓉现象'和席诗正名,但台湾诗坛一直表现出...
  • 作者: 黎活仁
    刊名: 华文文学评论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135-147
    摘要: 一、引言席慕蓉在诗歌、散文,以至访问,都经常谈到《古诗十九首》对她在文学创作起步之时的影响。以下依席慕蓉的回忆,加以重组,情况如下:'一九五四年秋天''初中二年级''第一次试着写诗',是读《...
  • 作者: 沈玲
    刊名: 华文文学评论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148-163
    摘要: 集画家、诗人、散文家于一身的席慕蓉,有着对四季的敏锐感知。四季在诗行的流转间更迭,既有中国传统诗歌中季节的意蕴,又有席氏个人的特点。本文主要以席慕蓉已出版的诗集为研究文本,爬梳其诗作中的四季...
  • 作者: 柴焰
    刊名: 华文文学评论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164-171
    摘要: 席慕蓉在数十年的诗文创作中以其丰厚的生活积淀和丰富的生活阅历,以及多姿多彩的艺术手法,在多部作品中展现了当代人类'守望诗意和谐的精神家园'的重要主题,揭示了处于现代化进程中失去自然的庇护茫然...
  • 作者: 郑振伟
    刊名: 华文文学评论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172-187
    摘要: 《怨女》这部小说是张爱玲1955年移居美国以后的作品,评论界视之为《金锁记》这个短篇的重写。该小说原为《北地胭脂》(Rouge of the North)的中译本,但批评家对《北地胭脂》的反...
  • 作者: 张娟
    刊名: 华文文学评论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188-208
    摘要: 厌女症是女性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术语,指父权制社会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对女性的诋毁、诽谤和虐待,也可以理解成是任何社会以明显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女性毫无道理的恐惧和痛恨。早期'厌女症'的关注重心主...
  • 作者: 冯勤 李金莲
    刊名: 华文文学评论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209-220
    摘要: 《小团圆》是张爱玲离世14年后才面世的遗世之作,也是她备受争议的一部作品。本文通过对60年代开始流行开来的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的研究,发现《小团圆》中与张爱玲前期作品大相径庭的种种其实是她后...
  • 作者: 郭永珍
    刊名: 华文文学评论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221-227
    摘要: 颜色在各个民族、各种文化中都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在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中,作家也会大量使用色彩作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手段。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对色彩的使用达到出神入化之境的...
  • 作者: 刘正伟
    刊名: 华文文学评论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228-233
    摘要: 罗门弟兄安息礼拜于2月18日下午2点,在台北市汀州路中华福音神学院六楼礼拜堂举行。场地布置庄严隆重、清新典雅,布满紫白红等各色的桔梗花,花香淡雅。今日参加追思会的诗人作家亲友有:蓝星诗人余光...
  • 作者: 孙德喜
    刊名: 华文文学评论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234-241
    摘要: 旅日作家亦夫借鉴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小说。他的小说以传统文化中的'天人感应'与'天谴'观念主导魔幻叙事,突出对于人类沉沦、堕落与颓败的批判、诅咒和否定,同时与西方现代派中的荒诞派相连通,既深化了...
  • 作者: 梁昱坤
    刊名: 华文文学评论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242-251
    摘要: 台湾作家张大春创作的系列小说《大唐李白》在小说文本内部存在多处对古代叙事文本的改编与重述。通过'借题发挥''节外生枝'与'移花接木'三种不同的改编与重述方式,作者一方面表现出考据文献、探究历...
  • 作者: 余芬
    刊名: 华文文学评论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252-268
    摘要: 周梦蝶在其诗歌写作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创作心理特点。其在诗歌创作前期,由于生与爱的本能追求不能得到满足,为了调解外部世界、本我、超我之间的矛盾,取得个体的平衡,他选择以诗歌为手段,用想象的方...
  • 作者: 秋尘
    刊名: 华文文学评论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269-276
    摘要: 自'五四'新文学开始,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有两种代表类型:一种作为中国传统女性形象的代表,温良贤淑、忍辱负重为家庭牺牲;另一种则按照西方启蒙思想标准塑造的新女性形象,热情开放、追求自我价值的...
  • 作者: 吴敬玲
    刊名: 华文文学评论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277-284
    摘要: 白先勇的小说中描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本文以《黑虹》中的耿素棠和《孽子》中的黄丽霞的人生经历为例来探讨女性成长这一社会问题。作品通过逃离、追寻、死亡的模式叙述了女性从最初自我意识的朦胧觉醒...
  • 作者: 林丽锜
    刊名: 华文文学评论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285-297
    摘要: 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转变为工业文明的现代化进程总是伴随着种种阵痛。20世纪中后期,中国台湾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型为现代工商业社会。在此过程中,现代都市物质文明迅速崛起,而传统乡村精神文明却日渐失落...
  • 作者: 李卉
    刊名: 华文文学评论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298-306
    摘要: 美籍华人作家林蒲抗战期间曾在《大公报》《今日评论》等报刊发表抗战文学作品60多篇次,并在抗战时期出版抗战小说《二赣子》。林蒲在这些抗战文学作品中描绘了西南联大学生抗战时期不愿在沦陷区做亡国奴...
  • 作者: 刘正伟
    刊名: 华文文学评论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307-311
    摘要: 一、前言胡适是推动白话诗与白话运动的先驱,他在1917年1月在《新青年》第2卷第5号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接着2月他在该刊发表首批八首白话诗,新诗发展至今已满百...

华文文学评论基本信息

刊名 华文文学评论 主编 曹顺庆;张放
曾用名
主办单位 主管单位
出版周期 年刊 语种
chi
ISSN CN
邮编 610065 电子邮箱 329615974@qq.com
电话 028-854011 网址
地址 成都市武侯区一环路南一段24号

华文文学评论评价信息

华文文学评论统计分析

被引趋势
(/次)
(/年)
学科分布
研究主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