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论丛期刊
出版文献量(篇)
963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96

人文论丛

The Humanities Journal
《人文论丛》(半年刊),是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学术集刊(CSSCI刊源刊物),著名学者冯天瑜任主编,每年出版2集。本刊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个案研究与综合研究兼采,义理、考据、词章并重,设有人文探寻、历史文化语义学、中国哲学与思想文化、中国文学、明清经济社会文化、文史考证、出土文献研究、学术述评等栏目,涵盖文、史、哲... 更多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ISSN:
CN:
出版周期:
半年刊
邮编:
430072
地址: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出版文献量(篇)
963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96
文章浏览
目录
  • 作者:
    刊名: 人文论丛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1-2
    摘要: 儒学的第三期发展,经过三代思想家的努力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五四”的哲人,面对西方启蒙心态的冲击,试图重建儒家传统的理论体系。以现代西方的普世价值:自由、人权、科学、民主为原则,汲取德国理...
  • 2. 前言
    作者: 郭齐勇
    刊名: 人文论丛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1-5
    摘要: 乙酉初秋,第七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美丽的东湖之滨、珞珈山下隆重召开。来自海内外的百数十位学人聚集一堂,共襄盛举。会后,不少学者赞誉这是当代儒学的一次高水平的盛会,诚非虚言。本次会议的...
  • 作者: 刘述先
    刊名: 人文论丛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3-13
    摘要: 一、引言中国哲学传统与西方迥异。西方哲学传统主流呈现一种二元对立的方式,特别到了近代,休谟切割实然与应然,当代逻辑实证论乃分离知识与价值。一直到晚近怀特海、新实用主义思想流行,全球意识觉醒,...
  • 作者:
    刊名: 人文论丛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14-37
    摘要: 基于欧洲启蒙哲学与儒家传统的历史渊源,本文从一个相互诠释与相互启发的角度来论述康德与儒家(以孔子与古典儒家为主)的深层呼应的理论关系。两者同时说明回归人与回归理性以及从人性与人心掌握经验性、...
  • 作者: 蔡仁厚
    刊名: 人文论丛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38-48
    摘要: 一、略说天台判教以及牟先生对天台华严判教之再调整~①智者将佛陀一生的说教,分判为“五时”、“八教”。甲.“五时”是佛陀成佛后说法弘化的五个阶段:(1)华严时;(2)鹿苑时;(3)方等时;(4...
  • 作者: 戴琏璋
    刊名: 人文论丛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49-61
    摘要: 一、前言“一阴一阳之谓道”,是《周易·系辞传》(以下简称《系辞传》)中最具概括性及指引性的语句。它对于《易经》卦爻结构及卦爻辞所展示的终极原理,作出了简明的概括;同时也为《易经》读者体认卦爻...
  • 作者: 霍韬晦
    刊名: 人文论丛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62-68
    摘要: 一承大会嘱咐,要我谈谈我所开创的儒学事业。其实,到今天,我还不能说有什么的成就,只是办了一些书院、学校、山庄、书屋、出版社、杂志之类。尧舜事业,尚且只如浮云过太虚,我这些开创,算不了什么吧....
  • 作者: 郑大华
    刊名: 人文论丛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69-78
    摘要: 一作为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梁漱溟的一项重要工作或使命便是谋求儒学的现代转换。他曾对他弟子说过:“我觉得我有一个最大责任,即为替中国儒家作一个说明,开出一个与现代学术接头的机会。”梁漱溟谋求...
  • 作者: 李锦招
    刊名: 人文论丛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79-86
    摘要: 一、当代新儒家的不同任务当代新儒家的产生,是中国文化面对近代西方文化东渐所造成的挑战而作出的回应。到了21世纪,当代新儒家已进入了第三代。上世纪20年代之初,第一代新儒家以梁漱溟和熊十力为代...
  • 作者: 杨祖汉
    刊名: 人文论丛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87-95
    摘要: 一、前言牟宗三先生遇到熊十力先生,得到熊先生之指点启迪,而洞见“生命的学问”之真义,即此学问是由真生命而生发,仁即是人之真生命,此是人的“真正的主体”,真正的自我,而此主体亦是宇宙生化之本源...
  • 作者:
    刊名: 人文论丛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96-105
    摘要: 一熊十力的哲学有许多特点及独特魅力,到目前为止,很多学者已有了丰富的介绍与论述。不过,笔者认为,他的哲学有什么意义与地位,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讨。从这种观点来讲,熊十力在他的代表作《新唯识论》...
  • 作者: 张学智
    刊名: 人文论丛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106-114
    摘要: 1944年冬,熊十力在重庆北碚写成《读经示要》,次年12月正式出版。出版前曾分讲油印若干册,送诸同好。牟宗三当时在重庆随熊十力游,获赠此书之第一讲,旋即致函熊十力,就其中关于《大学》的解释与...
  • 作者: 李维武
    刊名: 人文论丛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115-124
    摘要: 熊十力对现代新儒学的开启,主要通过两个层面:一是从哲学的层面;二是从文化保守主义的层面。在这两个层面中,熊十力最有创见、最有影响的地方,在于哲学层面。可以说,熊十力之所以能对现代新儒学作出开...
  • 作者:
    刊名: 人文论丛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125-133
    摘要: 引言心性论是中国哲学的核心主题之一。它作为有关人的本性与其修养方法的理论,同人类的生命、感情、伦理意识等问题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从儒学的历史来看,心性论由于各个时代的社会情况以及分析观点的...
  • 作者: 高秀昌
    刊名: 人文论丛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134-143
    摘要: 熊十力先生的学术创造、哲学创新,是他自觉自愿献身学术、献身哲学,以提升自我生命、民族精神、世界精神的结晶。熊氏生在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代,他要解决自己的身心之病和社会之病两大难题,显示自己生命...
  • 作者: 郭美华
    刊名: 人文论丛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144-152
    摘要: 熊十力新唯识论哲学思考的主题和核心,集中在如此表述上:“反之吾身,而即已得万物之本体。”~①这一论断,是将熊十力哲学归类为心学的主要根据之一。从心学的立场来看,熊十力心学哲学与阳明心学相比具...
  • 作者: 郭刚
    刊名: 人文论丛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153-160
    摘要: 熊十力的哲学集中体现于以《新唯识论》为核心的“新唯识论”体系,是建立在一定社会时代之上的本体哲学。~①其哲学体大思精,宏阔深达,涵盖极广,涉及儒、佛、道诸家。熊十力虽然对道家多有批评,但容摄...
  • 作者: 陈来
    刊名: 人文论丛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161-173
    摘要: 不同的解读源自于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语境所形成的不同的理论视野,而且,不同的阅读个体对同一历史文本也会有不同的解读。从这点来看,在“理解”的问题上,我们必须注意获取可能激活文本的理论意义的新的...
  • 作者: 黄敦兵
    刊名: 人文论丛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174-181
    摘要: 一、引论季羡林先生在《汤用彤全集》的序中曾提到“学术大师能不能超越”的问题,认为清末以来中国学术界陆续出现了一些国学大师,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学坛上的少数先进人物,接受了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
  • 作者: 何仁富
    刊名: 人文论丛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182-191
    摘要: 一、钱穆、唐君毅与新亚书院之教育理想的确立在港台学术界有一种说法(据说这种说法是牟宗三先生的观点),新亚书院作为一所培养中国文化承续发扬之人才的学校,是靠钱穆的名望、唐君毅的理想、张丕介的实...
  • 作者: 李瑞全
    刊名: 人文论丛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192-202
    摘要: 伦理学在西方哲学的分类上属于实践哲学的部分,但西方哲学传统上比较重视玄思或观解的哲学,此在希腊时代即如此。现代哲学转向后,知识论成为最基本和主要的哲学范畴,伦理学仍是较从属的研究。而且,受到...
  • 作者: 郭齐勇
    刊名: 人文论丛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203-218
    摘要: 在中西哲学交流、互动的背景下产生的牟宗三哲学是20世纪中国哲学的一个典范。首先,牟先生的哲学论述是现代性的哲学论述,是对中西双方传统中主流哲学思潮的批判与重建;所反映的仍然是中西古今的文化与...
  • 作者:
    刊名: 人文论丛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219-227
    摘要: 一般人一看《周易》,就会觉得甚难理解,因为不容易解释其象征符号系统所具有的含义。要真正触及到《周易》的根本,应该从“象”观念入手,认真辨析《易经》和《易传》中的“象”所含的意义。当研究《周易...
  • 作者: 杨泽波
    刊名: 人文论丛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228-238
    摘要: 三系论是牟宗三儒学思想的标志性成果。这一思想由自律论和形著论两个支点作支撑,首先将五峰蕺山独立为一系,其次将伊川朱子判定为歧出,观点鲜明而突出。三系论地位十分重要,以至于无论你是否同意,都不...
  • 作者: 郑宗义
    刊名: 人文论丛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239-257
    摘要: 一、引言“判教”一观念,源自佛教,指判释教相。印度佛教已隐含此观念,大、小乘之判是也。后佛教传入中国发展至隋唐诸宗竞立时乃正式标举之,天台、华严的判教即是典例。在当代新儒家中,牟宗三先生对佛...
  • 作者: 李翔海
    刊名: 人文论丛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258-265
    摘要: 正如方克立教授在牟宗三先生去世后不久就曾经指出的,在当今中国,像牟宗三先生这样“学养深厚、知识渊博、兼通古今中西、融贯儒释道,能够自由地出入于形而上学、知识论、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等各个哲学...
  • 作者: 东方朔
    刊名: 人文论丛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266-274
    摘要: 一本文所欲考察者,乃意在牟宗三先生对荀子思想之疏解。若依蔡仁厚先生对牟先生“学思历程”六阶段的划分,可以说,基本上牟先生对荀子思想的关注乃主要集中在第三阶段“客观的悲情与具体的解悟”上~①,...
  • 作者: 周博裕
    刊名: 人文论丛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275-282
    摘要: 一、前言个人曾发表过《新儒学对康德<判断力之批判>之消化与超越》~①及《“自然与名教,自由与道德”冲突之可能化解与超越》~②两文,因此,对康德《判断力之批判》有了初步的了解,只是思考不免陷在...
  • 作者: 储昭华 李思凡
    刊名: 人文论丛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283-289
    摘要: 如何通过自身的创造性转化实现与现代民主政道的对话与融合,一直是现代新儒家不懈探索的重要主题。在这当中,牟宗三以其对问题的深刻洞察和创造性的理论建构而实现了对前此思想的根本超越和突破,堪称是整...
  • 作者: 马琳
    刊名: 人文论丛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290-300
    摘要: 牟宗三先生(1909~1995年)的道德理性之自我坎陷说,亦称良知坎陷说,是汉语学术界常见争论的话题之一。认同与辩护者认为此说一方面肯定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价值,另一方面揭示了中国文化传统转...

人文论丛基本信息

刊名 人文论丛 主编 冯天瑜
曾用名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主管单位
出版周期 半年刊 语种
chi
ISSN CN
邮编 430072 电子邮箱 ricpapers@126.com
电话 027-687569 网址
地址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人文论丛评价信息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人文论丛统计分析

被引趋势
(/次)
(/年)
学科分布
研究主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