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考古期刊
出版文献量(篇)
291
总下载数(次)
1

三代考古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
ISSN:
CN:
出版周期:
年刊
邮编:
100000
地址:
北京市
出版文献量(篇)
291
总下载数(次)
1
文章浏览
目录
  • 作者: 杜金鹏
    刊名: 三代考古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3-15
    摘要: 聚落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主体与核心。正确认识聚落考古学的任务与路线,是做好聚落考古的关键前提。一、聚落考古的基础任务张忠培先生指出,聚落考古基本内涵包括五个方面:'其一,是单一聚落形态、布局及...
  • 作者: 许宏
    刊名: 三代考古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16-25
    摘要: 一一个学科及其分支,一个研究领域,首先要关注的,就是相关概念的界定。这构成了所有研究的基础。本文所要讨论的城、都城、城郭、城墙,对于城市考古学来说,就是最为重要的概念。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诠释...
  • 作者: 黄川田修
    刊名: 三代考古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26-46
    摘要: 一、绪论:陶鬲研究史的重要性陶鬲是代表古代中国文化的重要器类。众所周知,新石器时代晚期'鬲'形陶器在蒙古高原南部一带突然出现,之后在公元前2千纪至1千纪末向周围不断扩散[1]。其范围除了蒙古...
  • 作者: 牛世山
    刊名: 三代考古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65-70
    摘要: 中国古代陵墓包括帝王陵和诸侯王陵,它们与其他文物古迹一同,历来受到重视,有关信息被记录在方志以及其他文献中。自田野考古学传入中国以来,陵墓考古就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内容和研究方向之一,长期受到...
  • 作者: 李宏飞
    刊名: 三代考古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71-81
    摘要: 多数考古学者认为中国黄河流域在二里头时代已经形成了中国早期国家[1]。本文所指的二里头时代'中国早期国家'或可称为'中国广域王权国家'[2],其基本特征是拥有广阔的领土和强有力的王权。笔者拟...
  • 作者: 何驽
    刊名: 三代考古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85-119
    摘要: 何谓'中国'的由来?这个问题至今仍是萦绕在每个中国人心头的迷惑。纷纭众说一直没能给国人一个比较合理清晰的答案。陶寺中期王级大墓ⅡM22出土的漆杆ⅡM22:43的圭尺功能,为破解'中国'概念由...
  • 作者: 高江涛
    刊名: 三代考古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120-128
    摘要: 在文明形成和早期发展时期,文化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往往在考古遗存中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其中,聚落形态的变化尤为明显,而最能集中体现这种变化的是中心性城邑这类大规模聚落。陶寺遗...
  • 作者: 博凯龄
    刊名: 三代考古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129-182
    摘要: 动物考古学是通过研究从古代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从而了解古代的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在很多国家,特别是在欧洲和美洲,动物考古学已经有很长且很丰富的历史,西方考古学家对人和动物关系以及对动物驯化和...
  • 作者: 铃木舞
    刊名: 三代考古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203-227
    摘要: 引言东京大学文学部陈列室收藏有两件二里冈时期青铜爵,均为20世纪30年代由江上波夫从中国运到日本的。本文以这两件青铜爵为主要线索进行研究,尤其是着眼于它们的制造技术,进而对二里头时期至二里冈...
  • 作者: 许宏 赵春燕 赵海涛 陈国梁
    刊名: 三代考古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228-233
    摘要: 考古出土陶容器内残余物的分析与鉴别对于探讨古代人类饮食结构、生存状况及周围环境等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人类在学会制作陶器以后,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蒸煮等烹调方式的使用改善了古人类的生活...
  • 作者: 谷飞
    刊名: 三代考古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234-241
    摘要: 一、前言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魏故城队在配合首阳山电厂基本建设时发现了偃师商城遗址,考古所随后成立了河南第二工作队(又称偃师商城队)专门从事偃师商城的考古勘探、发掘和研究工作...
  • 作者: 曹慧奇
    刊名: 三代考古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242-247
    摘要: 偃师商城的深腹罐是偃师商城断代的典型器之一,从偃师商城的第一期到第三期都有分布,并且数量也占相当大的比例。对于探讨其功用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和时间上的佐证。本文暂不涉及深腹罐的分型分式和分期的特...
  • 作者: 何毓灵 岳占伟 岳洪彬
    刊名: 三代考古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248-278
    摘要: 殷墟都邑遗址自1928年科学发掘以来,已走过了80年的风雨历程。数代中国考古学家不畏艰险,对殷墟不同区域进行了上百次的科学发掘,揭露并论证了晚商时期的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后冈'三叠层'、手工...
  • 作者: 何毓灵
    刊名: 三代考古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279-289
    摘要: 殷墟时期手工业门类繁多,专业性强,分工细致。多年的考古与研究,让我们对于当时的手工业生产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特别是对于青铜业生产的研究最为深入。然而,研读各类殷墟手工业生产的文章,我们会发...
  • 作者: 谢银玲
    刊名: 三代考古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290-304
    摘要: 一、M54遗存出土摘要M54位于安阳殷墟花园庄村东边约100米,东距洹河约100米,南距殷墟宫殿区防御沟约50米,往北约390米是宫殿区'凹'字形建筑,西北约500米是小屯M5,其东南50米...
  • 作者: 岳占伟 岳洪彬
    刊名: 三代考古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305-313
    摘要: 叉形器为殷墟较常见器物,据不完全统计,不少于188件[1](附表)。叉形器绝大多数出自殷墟王陵或贵族墓葬中,车马坑中也偶有发现。据其形状,有的发掘报告称有柄者为'搬子',无柄者为'无柄搬子'...
  • 作者: 赵春燕
    刊名: 三代考古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314-323
    摘要: 一、前言河南安阳殷墟和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分别代表我国商代不同地区的青铜文明。安阳殷墟是中原地区青铜文明的代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则代表着西南地区的青铜文明。正如邹衡先生指出的:'...
  • 作者: 付仲杨
    刊名: 三代考古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345-374
    摘要: 车马埋葬制度是西周丧葬制度的一项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当时社会制度和社会内容的一种具体表现。本文仅以丰镐、周原[1]和雒邑三个都城遗址内发现的车马发现情况为例[2],对西周时期的车马埋葬特点和演...
  • 作者: 印群
    刊名: 三代考古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375-382
    摘要: 一、琉璃河遗址的概况及墓葬族属琉璃河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该遗址的墓葬经过了较大规模的发掘[1]。琉璃河遗址的墓葬被发掘者分为Ⅰ区墓和Ⅱ区墓,并认为通过对陶器组合以及埋葬习俗的分析,Ⅰ区墓和...
  • 作者: 庞小霞
    刊名: 三代考古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383-399
    摘要: 邢国是西周早期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之一,其自分封之日起就起着抵御戎狄入侵的重任,然而春秋早期偏晚在戎狄进犯之时,国势衰微的邢国被迫迁都,并最终于前635年被卫所灭。邢国西周和春秋时的都城地望文献...
  • 作者: 徐良高
    刊名: 三代考古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400-414
    摘要: 机缘巧合,笔者有机会与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合作开展苏州地区两周考古。为了工作需要,对与苏州两周考古密切相关的吴文化考古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由此,我们对吴文化考古的成果印象深刻。吴文化考古如果以19...
  • 作者: 孙明利 李红
    刊名: 三代考古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427-437
    摘要: 本文所讨论的石室土墩是指江南环太湖地区、杭州湾沿岸地区以及舟山一带,位于山顶或山脊上的土墩,这种土墩内建有石室,也被称作'土墩石室',还有人径称之为'土墩石室墓'[2]。石室土墩一般为覆斗状...
  • 作者: 何毓灵 李志鹏 江雨德
    刊名: 三代考古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471-484
    摘要: 殷墟出土的制骨作坊遗迹以及与制骨有关遗存的发现表明制骨手工业是晚商手工业生产的重要部门。骨器严格地讲包括利用动物的骨、角、牙制造的各种生活用器、生产工具、武器、乐器、装饰品、雕刻艺术品以及其...
  • 作者: 许宏
    刊名: 三代考古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487-489
    摘要: 应责编之约,我曾在《最早的中国》(科学出版社,2009年)一书中加了一则'小贴士':考古学上的'文化'考古学家口中的这个词,简单地说指的就是过去的一群人留下的一套东西及其蕴涵的信息。这套东西...
  • 作者: 徐良高
    刊名: 三代考古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492-496
    摘要: 关于什么是考古学文化,学术界有广泛的讨论[1],基本达成的共识是考古学文化是指同属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并具有一定共同特征的考古遗存。其中共同特征一般考察考古学家发现的炊器、工具、装饰品、墓葬和...
  • 作者: 徐良高 赵春燕
    刊名: 三代考古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497-502
    摘要: 2006年冬,利用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古代遗址抢救发掘的工作机会,在朋友的帮助下,笔者有幸参观了位于郧县鲍峡镇的云盖寺绿松石矿采矿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图一、图二)。原先在翻阅各类考古发掘报...
  • 作者: 陈国梁
    刊名: 三代考古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503-506
    摘要: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已经历时50年了,在这50年的发掘中,曾经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绿松器和数以百计的青铜器。这些遗物为我们了解二里头文化的特征、分期、年代提供了基本资料。这些...
  • 作者: 唐际根
    刊名: 三代考古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507-510
    摘要: 《另一种古史:青铜器纹饰、图形文字与图像铭文的解读》一书经三联书店出版后一度热销,但客观地说,该书的'解读'并不十分成功。中国商周青铜器纹饰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意义,至今仍无结论。撇开型式学研...
  • 作者: 岳占伟 岳洪彬
    刊名: 三代考古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511-516
    摘要: 据吴晓筠统计,截至2008年考古发掘的商周马车已发现227辆[1]。实际数量远不止如此,单就殷墟来说,已经发掘的马车有70余辆,已探明尚未发掘的还有若干,只是这些资料大部分尚在整理中[2]。...
  • 作者: 岳占伟 岳洪彬
    刊名: 三代考古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517-520
    摘要: 20世纪30年代,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在殷墟王陵区发掘一批王陵和祭祀坑,曾引起学术界极大的关注。其中,一座祭祀坑(编号西北冈1588号墓)曾出土一组形态怪异的青铜器,共6件。因对...

三代考古基本信息

刊名 三代考古 主编
曾用名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  主管单位
出版周期 年刊 语种
chi
ISSN CN
邮编 100000 电子邮箱
电话 网址
地址 北京市

三代考古评价信息

三代考古统计分析

被引趋势
(/次)
(/年)
学科分布
研究主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