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
出版文献量(篇)
234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0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主办单位: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ISSN:
1008-7613
CN:
41-1258/G4
出版周期:
双月刊
邮编:
453003
地址:
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
出版文献量(篇)
234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0
文章浏览
目录
  • 作者: 杜文聪
    发表期刊: 2006年6期
    页码:  21-23
    摘要: 债权是一种民事权利,具有不可侵犯性。当前学界普遍承认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一些国家的立法对此也加以规定,但我国现行立法并没有规定侵害债权制度,导致了我国对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空白,文章对构建我...
  • 作者: 王福泉
    发表期刊: 2006年6期
    页码:  24-26
    摘要: 文章结合我国合同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着重对不安抗辩权的内容、适用条件、合理性、不足及其与预期违约制度的关系等重要问题作一探讨,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完善不安抗辩权制度的建议。
  • 作者: 李家有
    发表期刊: 2006年6期
    页码:  27-29
    摘要: 文章分析了审查起诉阶段律师辩护功能“缺失”的客观表现和症结所在,论述了律师辩护功能“缺失”的基本对策,说明了研究和制定对策措施对发挥辩护功能的重要意义。
  • 作者: 石少华 马淑明
    发表期刊: 2006年6期
    页码:  30-32
    摘要: 诱惑侦查,是犯罪侦查中一种特殊的侦查方式,但对其合法性存在争议。文章针对实践中两类诱惑侦查的特征和法律性质,从法理角度划清了诱惑侦查的合法与非法的界限,着重剖析了“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的违法...
  • 作者: 崔瑛华 蔡振亚
    发表期刊: 2006年6期
    页码:  33-35
    摘要: “婚内强奸”是否构成犯罪是近年来法学界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文章依据《刑法》、《婚姻法》等相关法律规定,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认为婚内强奸构成犯罪,但必须以此行为发生在法院受理离婚诉讼之后的婚姻...
  • 作者: 吴航
    发表期刊: 2006年6期
    页码:  36-38
    摘要: 清代考据学是有清一代居于支配地位的学术流派,它的形成是当时错综复杂的多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总而言之,应从明末清初儒学内部的矛盾运动、清初统治阶级的提倡、“江南”的学术地位和明末清初“西学东...
  • 作者: 张慧茹
    发表期刊: 2006年6期
    页码:  39-41
    摘要: 以清末民国初期绥远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服饰、饮食、居住形式等个案研究,探讨该地区民俗变迁的特点及原因。这一时期绥远地区民俗变迁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双向的、渐变的复杂过程。
  • 作者: 张新萍
    发表期刊: 2006年6期
    页码:  42-43
    摘要: 法家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流派。王充是东汉时期海纳百川的思想家,他肯定明法尚功的法家思想,反对法家的集权和专制,批评韩非子忽视仁义道德、否定儒家思想的片面性。王充自己思想形成的过程中,在法治思...
  • 作者: 李风华
    发表期刊: 2006年6期
    页码:  44-45
    摘要: 有效的精英循环是一个社会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门阀士族势力得以平行于皇权,甚至超越皇权,因之皇权政治演化为门阀政治。这种现象是皇权政治在东晋百年间的变态,其存在只是暂时的、过...
  • 作者: 桂芳
    发表期刊: 2006年6期
    页码:  46-48
    摘要: 在中国古代社会,妇女一直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自秦汉以来,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它从各方面限制妇女权利。中国妇女与男子过着迥然不同的生活。
  • 作者: 周琳琳 王金山
    发表期刊: 2006年6期
    页码:  49-52
    摘要: 网络社会的崛起,需要网络伦理学的快速成长。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网络伦理学,首先必须考虑“网情”和中国的现实国情,正确把握其研究基础。笔者着重从技术层面、文化层面、政治层面和理论层面,探讨了...
  • 作者: 曹群英 肖行
    发表期刊: 2006年6期
    页码:  53-55
    摘要: 荣辱观是关于荣誉与耻辱的道德评价标准,它有着丰富的伦理意蕴,是立人之大节、治世之大端、和谐社会之调节器。树立与强化荣辱观,需要个人、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 作者: 张铁山
    发表期刊: 2006年6期
    页码:  56-59
    摘要: 福柯是法国后现代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科学知识权力观对后现代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指出,权力是一种关系,是一种相互交错的网络,是无主体性的,非中心化的。他特别关注权力的技术、策略和机制...
  • 作者: 扈志东
    发表期刊: 2006年6期
    页码:  60-62
    摘要: 用相似性的思维方式来建构一种认识论哲学体系,是休谟哲学方法论的鲜明特色。相似性原则的提出和运用,在观念起源和因果关系理论中有突出的体现,而把这种相似性原则上升到方法论的层面,对于自然科学方法...
  • 作者: 沈与丽天
    发表期刊: 2006年6期
    页码:  63-67
    摘要: 如何卓有成效地在青少年中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大计。社会系统视野下的思考、探索,有助于深刻认识精神文明建设规律,正确把握青少年人格教育实施方法。社会精神文明奠基...
  • 作者: 周辉 马寒
    发表期刊: 2006年6期
    页码:  68-71
    摘要: 网络德育打破了传统德育的强化灌输教育模式,以其开放性和互动性,为德育工作的管理和德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德育资源。高校作为德育工作的基地,应依据网络德育的特点及时调整教育方法...
  • 作者: 程锡俊
    发表期刊: 2006年6期
    页码:  72-74
    摘要: 处在人生发展阶段重要时期的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各种挫折。大学生受到挫折后有各种行为表现,对大学生遭遇挫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挫折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研究的...
  • 作者: 付建舟
    发表期刊: 2006年6期
    页码:  75-78
    摘要: 清末民初是周氏兄弟求学和从事文学活动的关键时期,他们不断地接受旧学与新知,思想发生一系列变化,其核心是产生“立人”思想,发起《新生》文艺运动。他们主张思想的个性化,提倡浪漫文学精神;反对封建...
  • 作者: 周宁
    发表期刊: 2006年6期
    页码:  79-82
    摘要: 茅盾的作品还能否继续留存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行列,他是否应该被剔除文坛“老三”的传统位置,这是一个需要慎之又慎的问题,而不能妄下断论。新世纪茅盾经典作品的研究,在《子夜》《蚀》《霜叶》等...
  • 作者: 袁志萍
    发表期刊: 2006年6期
    页码:  83-84
    摘要: 对理想主义的诉求,是先锋作家残雪在其作品中反复表现的主题之一。运用托多洛夫的叙事句法理论对她的作品《三位一体》进行分析,解读作品中对于“追求”形态的阐释,继而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这几...
  • 作者: 王娟
    发表期刊: 2006年6期
    页码:  85-87
    摘要: 五四文学革命,各种文学体裁都在掊击传统与借鉴外国中寻求自身的话语定位。散文也是如此,一面批判桐城古文,要求摆脱古文学束缚,一面向外借鉴英法Essay建立现代散文的话语模式,形成了现代散文的两...
  • 作者: 郭岐
    发表期刊: 2006年6期
    页码:  88-89
    摘要: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延安文学进入了后期创作阶段,呈现出一派新面貌,其重要特征是大多数作家均采用了大团圆的结局方式,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当时特定文艺政策及文艺受众的需求等客观因素...
  • 作者: 吕晓洁
    发表期刊: 2006年6期
    页码:  90-92
    摘要: 《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这一悲剧人物,从来就是被当作了欲望的化身而被人们不停地言说着。通过分析形成她的悲剧的原因,揭示她悲剧的必然性,进而探讨当时社会中女性难以摆脱的生存困境。
  • 作者: 张磊
    发表期刊: 2006年6期
    页码:  93-95
    摘要: 从孙犁小说的模式,小说中的社会生活、战争以及孙犁笔下的女性形象等四个方面来论述孙犁的小说,探讨孙犁小说的不足和优点。
  • 作者: 黄冬红
    发表期刊: 2006年6期
    页码:  96-98
    摘要: 高适是盛唐时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与关注,但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赠别诗尚未得到人们应有的认识。从其赠别诗的内容、风格等方面进行考察,认为其赠别诗在内容题材、风格等方面对赠别...
  • 作者: 崔军红
    发表期刊: 2006年6期
    页码:  99-101
    摘要: “竹林七贤”之名大约起源于东晋时期,或称“竹林名士”。“竹林七贤”所指的具体人数也有不同,但这只不过是在不同时期,人们根据个人爱好而有所取舍而已。“竹林名士”确实因山阳县竹林而得名,非源于佛...
  • 作者: 高飞
    发表期刊: 2006年6期
    页码:  102-103
    摘要: 沈从文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独特的创作风格是留给后人的一笔财富。沈从文与湘西的关系密切。主要从沈从文作品中涉及的水出发,从他对湘西河水的描写、抒情和意象等方面分析其创作特点。
  • 作者: 龚丽平
    发表期刊: 2006年6期
    页码:  104-105
    摘要: 后现代派作家超越了传统的审美内涵,从而使不同于现代美学的后现代文学的审美内涵得以深化和扩展。在后现代派作家的艺术世界里,纳博科夫和博尔赫斯故意模糊文学与哲学、文学和文化等之间已有的传统界线。...
  • 作者: 侯新兵
    发表期刊: 2006年6期
    页码:  106-109
    摘要: 审美现代性作为现代性精神危机的表达,作为现代社会中现代审美关系的反映、产物,它首先是一个历史范畴。从主客体结构关系来看,审美古典性是客体理性观的文艺,审美近代性是工具理性观的文艺,审美现代性...
  • 作者: 樊柯
    发表期刊: 2006年6期
    页码:  110-112
    摘要: 本雅明是一个极具诗人气质和时代敏感性的文人,他原创性地提出了技术因素对艺术本质的影响,揭示出现代艺术不同于传统艺术的本质性变化:以图像为媒介的电影艺术诞生在新的艺术创作技术基础上,代表了可机...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基本信息

刊名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主编 郭爱先
曾用名
主办单位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主管单位 河南省教育厅
出版周期 双月刊 语种
ISSN 1008-7613 CN 41-1258/G4
邮编 453003 电子邮箱
电话 0373-36830 网址
地址 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评价信息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统计分析

被引趋势
(/次)
(/年)
学科分布
研究主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