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遗产期刊
出版文献量(篇)
3953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506

中华遗产

Chinese Heritage

《中华遗产》(月刊)杂志于2004年创刊,最初由中华书局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协办,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基金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支持的中国第一份全面、系统、深入的遗产行业类杂志。
主办单位: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ISSN:
1672-8971
CN:
11-5247/G2
出版周期:
月刊
邮编:
100101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出版文献量(篇)
3953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506
文章浏览
目录
  • 作者: 黄秀芳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19年6期
    页码:  6-6
    摘要: 有些外国学者不认同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的历史,以为殷墟文化才是中国最早的文明。对此,考古学家夏鼐先生说:“如果这是中国文明的诞生,这未免有点像传说中的老子,生下来便有了白胡子。”夏鼐先生的话音...
  • 作者: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19年6期
    页码:  7-7
    摘要: 庶,本义是以火燃石而煮。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烹饪方式:将石块烧红、烧烫,推入蓄了水的坑中,反复数次,使水沸腾煮熟食材。远古时期,作为炊具的陶器尚未出现时,以石煮食的方式,就很常见。即便是今日,...
  • 作者: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19年6期
    页码:  8-9
    摘要: 使“去博物馆”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今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协会确立的第43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博物馆·文化中枢”...
  • 作者: 盛文强(文/图)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19年6期
    页码:  10-12
    摘要: 蜃是龙形龙种?在古人的想象中,蜃怪擅于制造大型幻景,吞云吐雾间,便可以在空中高筑亭台楼阁,也即"蜃楼”,至于蜃长什么样,自古说法不一。下图可见明刊本《三才图会》中的蜃,模样很像蛟龙,头上长有...
  • 作者: 莫大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19年6期
    页码:  13-13
    摘要: 永和三年(347年)三月,位于成都东南两公里外的窄(zuò)桥,一场大战一触即发,作战双方是东晋大将桓温的部队与盘踞在蜀中的成汉政权。成汉政权是四十余年前由氐族首领李雄建立的,如今的统治者是...
  • 作者: 奚牧凉 谢涛(供图)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19年6期
    页码:  14-17
    摘要: 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土门社区卫生站东侧,当地俗称“老官山”,2042年7月,考古人员在成都地铁三号线施工时,发现了4座汉代墓葬。图为其中的2号墓,整个椁室顶板上盖有一层棕垫,再用竹木编织包裹棺...
  • 作者: 王敬雅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19年6期
    页码:  18-21
    摘要: 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征,是"大屋顶”,观察正立面,屋顶和屋身的比例甚至可以达到2:1。毫无疑问,遮风挡雨是屋顶最大的功能。今天,人们盖房子时会专门给屋顶做防水、刷防渗涂层,在没有化学合成品的...
  • 作者: 毛智周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19年6期
    页码:  22-39
    摘要: 在夏代之前,中国还有没有“国”?良渚文明的发现,给这个疑问做出了肯定的回答。良渚之重,重在何处?
  • 作者: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19年6期
    页码:  40-47
    摘要: 中国文字起源于何时?目前公认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但是从甲骨文系统的成熟程度来看,在它之前很可能存在一个早期文字产生、发展的过程。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位于黄河中游地区,距今约700...
  • 作者: 初夏 泓伊(摄影)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19年6期
    页码:  48-69
    摘要: 一处古墓,一些美玉,一片宫殿……半个多世纪以来,“良渚”抽丝剥茧般吐露自己的秘密,而直到本世纪初巨无霸城墙的现身,人们这才结束了“盲人摸象”的按索,看清了这一新石器时期的王国都城。它是中华五...
  • 作者: 喻翔 泓伊(摄影)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19年6期
    页码:  70-87
    摘要: 五干年前,在杭州西湖的西北方二十多干米处,一群还在使用石器的史前先民,在良渚古城西营建了十一条水坝,蓄水量加起来超过四个西湖。如此大兴土木,何以能够又究竟为何?
  • 作者: 方向明(文/图) 泓伊(摄影)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19年6期
    页码:  88-111
    摘要: 1973年,江苏吴县(今属苏州)草鞋山遗址良渚文化大墓,出土了琮、璧、钺等玉器,在传统观念中一向被看作周汉古玉的琮和璧,原来是良渚文化的玉重器。之后,江苏武迸寺墩、上海青浦福泉山,尤其是浙江...
  • 作者: 奚牧凉 方向明(供图)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19年6期
    页码:  112-117
    摘要: 常言道:“玉不琢不成器。”没有现代化机械的良渚人,如何用一収手打造出精美绝伦的玉器?
  • 作者: 李怡淙 泓伊(摄影)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19年6期
    页码:  118-137
    摘要: 当属于四五干年前良渚文明的聚落重见天日,我们看到了远超出人类生存所必须之物,这意味着农业已可供非农业人□的衣食之需了。究竟是何种饭羹丝缕,托起了良渚社会“奢侈”的资本?这里,我们只关注良渚先...
  • 作者: 梁石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19年6期
    页码:  138-149
    摘要: 洪水、瘟疫、外敌入侵……四干多年前,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良渚文明的消逝?
  • 作者: 扬眉剑舞(文/供图) 杨凡(摄影)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19年6期
    页码:  150-153
    摘要: 时光终于走到了宋代。两宋时代商品经济的繁荣与物质生活的丰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气象:贵族们具有极高艺术品位,文人士大夫跃升为主流阶层,高雅与通俗审美交融,新风俗不断产生……女子的妆发首饰,...
  • 作者: 成一农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19年6期
    页码:  154-157
    摘要: 陆上丝路的“孤本”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幅名为《丝路山水地图》的长卷惊艳亮相。它以中国青绿山水的形式,描绘了明代中叶陆上丝绸之路的辽阔地域,被媒体和观众形容为“旷世奇珍”。这幅地图的原...
  • 作者: 扬眉(绘画) 韩韬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19年6期
    页码:  158-159
    摘要: 初夏时节,说“茶”最应季。饮与食,两码事,所以喝茶与吃茶,也是不同,吃茶指的是以茶入馔。不就是“茶叶蛋”“樟茶鸭”,有何稀奇?你一定以为了解茶馔的事,其实差得还远。茶树原产中国西南,用茶、饮...

中华遗产基本信息

刊名 中华遗产 主编 黄秀芳
曾用名
主办单位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主管单位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周期 月刊 语种
chi
ISSN 1672-8971 CN 11-5247/G2
邮编 100101 电子邮箱 ch@cng.com.cn
电话 010-648685 网址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中华遗产评价信息

中华遗产统计分析

被引趋势
(/次)
(/年)
学科分布
研究主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