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遗产期刊
出版文献量(篇)
3953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506

中华遗产

Chinese Heritage

《中华遗产》(月刊)杂志于2004年创刊,最初由中华书局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协办,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基金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支持的中国第一份全面、系统、深入的遗产行业类杂志。
主办单位: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ISSN:
1672-8971
CN:
11-5247/G2
出版周期:
月刊
邮编:
100101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出版文献量(篇)
3953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506
文章浏览
目录
  • 作者: 黄秀芳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20年1期
    页码:  6-6
    摘要: 《左传?成公十年》里有一则怪异的事:晋景公做了一个噩梦,被人追杀。惊醒之后,请来巫师解梦。巫师说:“不食新矣。”您吃不到新麦了。转眼六月来了,麦子熟了。晋景公想起巫师的话,就嚷着要吃新麦。可...
  • 作者: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20年1期
    页码:  7-7
    摘要: 良,是郎、廊的本字。古文字学家徐中舒认为,良字本义为半穴居两条出入的走廊。半穴居两侧走廊的出现,加强了空气流通,生活条件较以往有所改善,故衍生出“良好”“明朗”之义。汉代《说文解字》将“良”...
  • 作者: 泓伊(摄影) 程浩芯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20年1期
    页码:  8-27
    摘要: 天寒岁末,回乡过年。中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节日,无疑就是春节。敬神祭祖,走亲访友,拜年贺岁……种种节俗礼仪,无不反映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观念和文化内涵。春节,有“礼”更有“理”。
  • 作者: 何石耀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20年1期
    页码:  28-45
    摘要: 光绪年间,又一年上元夜,西苑三海一片歌舞升平,好不热闹。迎春堂前,火树星桥,烂煌煌。灯月连宵夜如昼。梨园弟子妆扮成东华帝君、西池金母,高歌:“大清国土,主圣民安,嘉祥协庆。”雷公电母、风伯雨...
  • 作者: 王平(摄影) 魏三兴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20年1期
    页码:  46-47
    摘要: 河南省巩义市北罗村有一项奇特的元宵民俗活动——“烧秦桧”。巩义是北宋皇陵所在地。北宋末东京开封沦陷后,皇陵惨遭金人洗劫。到了南宋,岳飞率兵挥师北上,包围了东京,眼看收复旧都,指日可待。可就在...
  • 作者: 李粹之 江清湛 蕉下客(摄影)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20年1期
    页码:  48-63
    摘要: 中秋节来自韩国?公元839年,唐文宗开成四年,一名叫做圆仁的僧侣来到了山东登州的佛寺赤山法华院(今属山东省荣成市)暂住。这样一件看似稀松平常的事情,何以传扬后世呢?首先,圆仁此人有着独特的身...
  • 作者: 张掖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20年1期
    页码:  64-65
    摘要: 烧塔,是如今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的中秋习俗。关于烧塔,地方志中多有记载,一般以祭月、拜月为目的,辅以各种民间传说。不过,由于各地语言和历史记忆的不同,烧塔的叫法、时间、传说都呈现出地域差异,仅...
  • 作者: Panda(摄影) 侯磊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20年1期
    页码:  66-77
    摘要: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一个节日,却有两种气氛。你是否想过,扫墓与踏青,为何偏偏都在这一天?
  • 作者: 喻翔 喻翔(图)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20年1期
    页码:  78-89
    摘要: 1914年12月23日,中华民国的第三个冬至到了。天刚蒙蒙亮,北京城内已是“万人空巷”。一群穿着古装的大老爷们,簇拥着一个五短身材、头发花白的中年人,进入了位于城南的天坛。他们不是去拍戏,也...
  • 作者: 瑜韵 马克军(摄影)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20年1期
    页码:  90-91
    摘要: 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不仅汉族重视,许多少数民族也将之视作节日。其中过得最生动、最具民族特色的,恐怕要数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的彝族。立秋时节,插秧已经结束,只待收成。当地有“一年踏破秋,十...
  • 作者: 张掖 张经炜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20年1期
    页码:  92-109
    摘要: 中国古代纪日法,以天干支支为组合,如秦简中有“九月丙申”。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纪日可组成六十对,即六十甲子。这一传统形成于殷商,其影响却一直延续到今日。
  • 作者: 祈华 郑艳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20年1期
    页码:  110-123
    摘要: 夏历七月,旧时人称“兰秋”,岁序进入兰花芬馥的肇秋之际。“七夕”恰好处在这让人思绪纷飞的时节,成为入秋后第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夕”字,宛如一弯半隐半现的月亮,意指黄昏,引申为夜晚。因“兰秋...
  • 作者: 梁石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20年1期
    页码:  124-135
    摘要: 九月初九体育节?1942年农历九月九日下午,重庆市夫子池新生活运动模范区广场里人声鼎沸,民国首届九九体育纪念大会暨重庆市运动大会隆重开幕。蒋介石亲自发表了训词,要求“举国同胞,无论男女老幼,...
  • 作者: 苏蘅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20年1期
    页码:  136-147
    摘要: 腊八、小年、除夕,给这些节日找一个共同点,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祭祀。不妨来看它们的别称:腊祭、祭灶、祭祖。这些节日产生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祭祀活动。实际上,我们传统的岁时节庆、有不少皆...
  • 作者: 侯磊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20年1期
    页码:  148-157
    摘要: 天上星宿下厨房俗谚云:“过了腊八就是年。”这话不假,可还有一句——“过了小年是大年”。小年的时间,南北不同。北方在腊月二十三,南方则是二十四。小年其实就是年了。这一天.外出务工的人们陆续返乡...
  • 作者: 瑜韵
    刊名: 中华遗产
    发表期刊: 2020年1期
    页码:  158-159
    摘要: 草原上随处可见一种由石块或沙土堆砌起来的锥形体,竖着柳条,挂有哈达或风马旗。这就是敖包。蒙古族、达斡尔族等北方草原少数民族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而敖包则是祭祀天地山川神灵的祭坛。蒙古族等...

中华遗产基本信息

刊名 中华遗产 主编 黄秀芳
曾用名
主办单位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主管单位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周期 月刊 语种
chi
ISSN 1672-8971 CN 11-5247/G2
邮编 100101 电子邮箱 ch@cng.com.cn
电话 010-648685 网址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中华遗产评价信息

中华遗产统计分析

被引趋势
(/次)
(/年)
学科分布
研究主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