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与时代:美学(下)期刊
出版文献量(篇)
667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0

美与时代:美学(下)

曾用名: 美与时代:学术(下)

《美与时代》下半月刊出版八年来在广大读者、作者朋友的支持下,它已经走进各院校、各文艺专业、各艺术研究机构,成为全国美学、文艺学、教育界、设计界朋友共同的园地。同时,也得到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字化期刊群、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合作,所发论文全部及时在其网上发布,或予以转载、摘编、编入专业索引。
主办单位:
河南省美学学会 郑州大学美学研究所
ISSN:
1003-2592
CN:
41-1061/B
出版周期:
月刊
邮编:
450052
地址:
郑州市大学路75号
出版文献量(篇)
667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0
文章浏览
目录
  • 作者: 李梦 李玉萍
    发表期刊: 2017年9期
    页码:  118-120
    摘要: 在国家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创新创业已经逐渐入脑入心。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行培养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高等院校作为...
  • 作者: 古风
    发表期刊: 2017年10期
    页码:  5-16
    摘要: 2016年年初,《美与时代》"美学学人"栏目的编辑向我约稿。我非常荣幸,也特别感动!因为,我对《美与时代》这个刊物心存敬佩,并怀有深情。《美与时代》创刊于1986年,至今已有31年的连续办刊...
  • 作者: 刘永明
    发表期刊: 2017年10期
    页码:  17-24
    摘要: 20世纪40年代,围绕着《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传播和"人民的文艺"的论述,艺术人民性理论开始建构。首先,以郭沫若、蔡仪、林默涵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家对"人民文艺""人民性"理...
  • 作者: 涂武生
    发表期刊: 2017年10期
    页码:  25-31
    摘要: 重读唐德亮的杂文集,不难发现杂文美学的五"性":一是它的内容的包容性,即杂文美学的"杂";二是它的幽默性,喜笑怒骂、皆成文章,影射调侃、谐趣幽隐;三是杂文美学的讽喻性,冷嘲热讽、诙谐机智,旁...
  • 作者: 谭玉龙
    发表期刊: 2017年10期
    页码:  32-35
    摘要: 银雀山汉简《晏子春秋》的发现与出土证明了传世本《晏子春秋》并非伪书,而是先秦古籍,它记录了春秋末期齐国政治家晏子的言行与思想,当然也包括了后人的加工与润色。虽然《晏子春秋》所记录的晏子的言论...
  • 作者: 李萍
    发表期刊: 2017年10期
    页码:  36-39
    摘要: "趣味说"是梁启超重要的美学思想。梁启超的"趣味说"受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影响,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来自儒家、道家两个方面;西方文化对其影响主要是休谟的"趣味论"、康德的审美无功利理论等哲学美学...
  • 作者: 赵勇 鲁六
    发表期刊: 2017年10期
    页码:  40-41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喜欢用群众耳熟能详、平易朴实的话语来阐述我党治国理政的深奥道理,同时又风趣幽默、掷地有声,这些特征有机统一共同形成了习氏语言风格。习近平将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注入到了主流的意识...
  • 作者: 朱金华
    发表期刊: 2017年10期
    页码:  42-44
    摘要: 长期以来,人们对现代主义的直观印象总是与固执、单调的简单几何造型联系在一起,然而现代主义及其之后,建筑师和设计师同样可以像诗人那样优雅地游走于设计与生活、浪漫与现实之间,并赋予建筑以诗意。在...
  • 作者: 王天艺
    发表期刊: 2017年10期
    页码:  45-47
    摘要: 虚拟现实技术在戏剧中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观众的审美体验方式。沉浸特性的应用从方式上让观众有了"身临其境"的审美感受,即沉浸感。交互特性的应用则完全使观众从观赏者变为了作品的创作者、参与者。...
  • 作者: 赵瑞平
    发表期刊: 2017年10期
    页码:  48-50
    摘要: 藏书票艺术是中国当代艺术中盛开的一朵小花,因其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如今,具有强烈的中国民族特色题材的藏书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以自由的写意、强烈的神韵和文化的共鸣及其视...
  • 作者: 赵洁 郭佳会
    发表期刊: 2017年10期
    页码:  51-53
    摘要: 水墨画从中国传入日本后,融合日本独特的美学观和民族特色,发展出了独具一格的水墨画画风,涌现了一批造诣深远的水墨画家。横山大观被称作近代日本画坛巨匠,其创造的"无线画法"获得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
  • 作者: 曹爱华
    发表期刊: 2017年10期
    页码:  54-56
    摘要: 谢赫"六法论"对中国古代绘画创作的影响极其深远,"应物象形"作为"六法"中的认识论,是这个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在"应物象形"之认识论指导下的中国画家虽尊重自然山水,但不为自然山水所囿,...
  • 作者: 何蓉莹
    发表期刊: 2017年10期
    页码:  57-59
    摘要: "日常生活审美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逐渐显现出相互融合、转化的趋势。"日常生活审美化"颠覆了传统艺术观念,将日常生活自身当作是艺术,使得现成品成为了艺术品,也使得...
  • 作者: 季汝甜
    发表期刊: 2017年10期
    页码:  60-61
    摘要: 文化意识决定着个体的行为选择,如同无意识或潜意识,叛逆、超脱终逃不出内定的归宿。通过对转折期几个阶段女性意识结构的梳理,能简单勾勒出女性审美意识的流变历程。
  • 作者: 史长海
    发表期刊: 2017年10期
    页码:  62-63
    摘要: 残缺即不完整不全,不规则、不整齐、破旧和缺陷等,与完整相对应的,涉及物理性质、图像的形状轮廓和肌理等质感。在艺术领域,"残缺美"是表达视觉艺术境界的语言,其作为绘画艺术的普遍现象体现于寥寥几...
  • 作者: 卫欣 袁培培
    发表期刊: 2017年10期
    页码:  64-66
    摘要: 在媒介化的背景下,由于信息过剩、传播偏倚、多重中介的影响,传播焦虑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传播焦虑的化解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社会与个人的协作,通过"日常生活审美化",让美育融入网络,用...
  • 作者: 杨菱菱
    发表期刊: 2017年10期
    页码:  66-68
    摘要: "写意性"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与审美情趣,有着丰富而精深的美学内涵。这种心理和情趣,可具体概括为: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写意性"对于文人士大夫画家美学...
  • 作者: 赵以保
    发表期刊: 2017年10期
    页码:  69-71
    摘要: 在中国绘画史上,米芾(1051-1107)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自北宋至今,学界对其画史地位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根据现已掌握的文献来看,关于米芾画史地位阐释主要分为三种观点:一是贬低,认为米...
  • 作者: 许耕硕
    发表期刊: 2017年10期
    页码:  72-74
    摘要: 米芾,时人称其为"米颠",自称书作是"八面出锋""刷字",他对笔锋的巧妙运用和在结构体势上的别出心裁都是其对于书法特有的认知与创新,他追求"真我"性格和他在书作上的气魄与力量,都为后人所追捧...
  • 作者: 肖长生
    发表期刊: 2017年10期
    页码:  75-77
    摘要: 宋朝"尚意"书风以行书为代表,黄庭坚的楷书与行书风格都独具个性,成就很高,但是他的狂草更能代表他的书法艺术高度。"奇雄迭宕"是黄庭坚狂草的总体特征。狂放生涩的线条组合,大开大合、大疏大密的章...
  • 作者: 陈志强
    发表期刊: 2017年10期
    页码:  78-80
    摘要: 南宋小品山水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绘画形式,它对元代至今的小品山水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对宋及其以前的绘画进行比较时就有这样的评价:"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
  • 作者: 彭育龙
    发表期刊: 2017年10期
    页码:  81-82
    摘要: 曾熙,清末民初的知名书画家、学者、教育家,以书画名世,影响很大,早岁学书何绍基,一生追摹《瘗鹤铭》,旁及两周金文,篆、隶、楷、行、草五体兼备,晚年寓居海上,与吴昌硕、黄宾虹等齐名,为"海上四...
  • 作者: 王肖丹
    发表期刊: 2017年10期
    页码:  83-84
    摘要: 《墙盘》铭文的整体风格非常统一,字势偏长,此盘中每个字的大小均衡、笔画的粗细一致、章法布局合理、有行有列,由早期的章法朴茂变得非常开阔,再细看每个字的起笔、收笔已经没有了早期的波碟、肥笔及尖...
  • 作者: 陈鑫
    发表期刊: 2017年10期
    页码:  85-87
    摘要: 大量文献资料表明,在年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梦蕉",可界定其为海上清末民初的民俗画代表人物周慕桥,通过其在书画作品和出版的《大雅楼画宝》《飞影阁从画》等名家序言,可考证出其生卒时间,加之对其师...
  • 作者: 纪瑞祥
    发表期刊: 2017年10期
    页码:  88-90
    摘要: 巴渝舞作为武舞,是巴人在生存危机意识的影响下,形成的具有巫术功能和祖先、图腾崇拜性质的原始宗教仪式,巴渝舞这种仪式又直观地表现为"执杖而舞"的艺术形式。兵器是巴渝舞的主要道具。其兵器种类与范...
  • 作者: 黄琼
    发表期刊: 2017年10期
    页码:  90-92
    摘要: 萨荷芬,一位法国女佣;库淑兰,一位中国农妇。她们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从未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却创作出如梦如幻、繁花似锦的艺术作品。分析她们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相似点:构图繁缛热...
  • 作者: 汤佩赟
    发表期刊: 2017年10期
    页码:  93-95
    摘要: 陶渊明诗《饮酒(其五)》中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里"见"与"望"自苏轼起便一直存有争议,虽无定论,但通行文学史以及选集、教材等都作"见南山"。研究这一异文为何能通行至今,从异文的...
  • 作者: 吕帅栋
    发表期刊: 2017年10期
    页码:  96-97
    摘要: 明末清初遗民陈忱创作的《水浒后传》与其诗歌存在互文关系,主要表现在:一、抒愤写心之诗与小说的爱国情怀;二、百姓生活之诗与小说的平民化书写。《水浒后传》在情感倾向、思想主题等层面与诗歌一脉相承...
  • 作者: 张丁伟 李宏程 李雅璠 陈烈胜
    发表期刊: 2017年10期
    页码:  98-99
    摘要: 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获得了第一届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小说讲述了一个平常的小城镇的四口之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初期所经历的种种磨难。表现了对六七十年代强权的批判,以及对改革...
  • 作者: 李敬民 胡南
    发表期刊: 2017年10期
    页码:  100-103
    摘要: 大筒属中国三类弓弦乐器之一,主要流传于中国西南的湘、川、赣、贵、粤(粤北)、桂、陕(陕南)等地。在湖南,除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外,大筒几乎分布所有的汉族集聚区。湖南大筒演奏的音乐作品就被称作"湖...

美与时代:美学(下)基本信息

刊名 美与时代:美学(下) 主编 崔慕岳
曾用名 美与时代:学术(下)
主办单位 河南省美学学会 郑州大学美学研究所  主管单位 郑州大学
出版周期 月刊 语种
ISSN 1003-2592 CN 41-1061/B
邮编 450052 电子邮箱 meiyushidai@vip.sina.com
电话 0371-67761 网址
地址 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美学(下)评价信息

美与时代:美学(下)统计分析

被引趋势
(/次)
(/年)
学科分布
研究主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