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理论研究期刊
出版文献量(篇)
620
总下载数(次)
1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Gudai Wenxue Lilun Yanjiu

主办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SN:
CN:
出版周期:
半年刊
邮编:
200062
地址: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校内先锋路口
出版文献量(篇)
620
总下载数(次)
1
文章浏览
目录
  • 作者: 涂光社
    发表期刊: 2020年2期
    页码:  1-21
    摘要: 当代思想理论大家王元化先生不断审视自投身救亡图存以来社会政治的得失成败,以及那些影响知识人的思想观念、学说和理论主张,通过三次反思,逐步实现哲学思考的深化与升华.在先生所赐《文心雕龙讲疏》、...
  • 作者: 沈喜阳
    发表期刊: 2020年2期
    页码:  22-39
    摘要: "道"是文明与文化的基本价值,代表着道义和真理;"势"代表着物质的权力,体现的是政治的权威."道"是一切政治与道德的基础,"道"与"势"的关系,是二元而非一元的.在孔子身上体现出"道"、"势...
  • 作者: 严寿澂
    发表期刊: 2020年2期
    页码:  40-57
    摘要: 《文心雕龙》要旨有二:一曰:文原于自然之道,所谓"自然",无主使,无宰制,自然而然之谓也.二曰:文章之成,治心为先,而治心必根于养神(或曰养气,或曰爱精).凡自然界、人文界一切,皆为道所包,...
  • 作者: 刘文勇
    发表期刊: 2020年2期
    页码:  58-94
    摘要: 民国时期对《文心雕龙》的研究,无非朴实与议论两途,朴实者大多是就文献整理与校勘方面进行,议论者则各驰骋其评骘.总体而言,朴实派的研究受黄侃先生影响甚大,黄侃先生俨然成为民国时期《文心雕龙》朴...
  • 作者: 杨吉华
    发表期刊: 2020年2期
    页码:  95-114
    摘要: 《文心雕龙》详细阐释了"道圣文"的生发机制.在"天人地"的宇宙三材结构中,"圣"而非"人"之所以成为衔接"道"与"文"的关键原因在于,主宰宇宙万物终极性根源的"道",其存在状态表现为"道心惟...
  • 作者: 赵忠富
    发表期刊: 2020年2期
    页码:  115-135
    摘要: "以技为喻"是中国文学批评中一种独特的譬喻方式,它基于百工技艺与作家创作之间的相通性与相似性,是象喻思维向文学批评领域辐射的产物.刘勰的《文心雕龙》所以能够截断众流、拔萃出类,其关键正在于"...
  • 作者: 朱供罗
    发表期刊: 2020年2期
    页码:  136-152
    摘要: 不少学者从"文德"角度来理解《文心雕龙·程器》篇主旨,似有不妥.《程器》篇主旨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愤激反驳曹丕"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之论点,从而在道义上为"文人的出路"争取机会...
  • 作者: 徐庆全
    发表期刊: 2020年2期
    页码:  153-179
    摘要: 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一书,在"龙学"界影响巨大,至今仍被视为存在的高度.但该书在1979年10月出版时,囿于当年"以古证古"、"以今论古"的学术和政治氛围,其开拓性的、方法论意义上的研究...
  • 作者: 吴琦幸
    发表期刊: 2020年2期
    页码:  180-201
    摘要: 作为文学理论家,王元化不仅在《文心雕龙》研究中有着开创性的学术贡献,而且在传统京剧研究方面也有独到的研究和阐述.更有意思的是,他从早年接受五四反传统精神,对于京剧采排斥的态度,认为其中封建落...
  • 作者: 朱兴和
    发表期刊: 2020年2期
    页码:  202-225
    摘要: 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说酝酿于1950年代末,基本成型于1970年代初.此后数十年,叶嘉莹从未停止继续修正和阐发的工作."兴发感动"理论有三个逻辑层次.第一次层涉及诗兴的发生和文本的生成.第二...
  • 作者: 曾庆雨
    发表期刊: 2020年2期
    页码:  226-239
    摘要: "弱德之美"是叶嘉莹先生论词之美感特质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弱德"与儒家心性之学颇有相通之处,具有柔韧性、内在性、亲证性等特点."弱德之美"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其生成过程亦可结合...
  • 作者: 付利敏 曹旭
    发表期刊: 2020年2期
    页码:  240-259
    摘要: 颜延之与谢灵运是刘宋时代文学创作中的双璧.颜、谢二人的文学创作,对文学正统的复归与通变,对晋宋玄言诗风的涤荡,乃至对齐梁绮靡繁富文学的开启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比较颜、谢的文学创作及其文学...
  • 作者: 孙克强
    发表期刊: 2020年2期
    页码:  260-275
    摘要: 词话是词学批评理论的最典型载体,清代词话代表了词话的最高水平.从南宋至明清,词话的内容由单纯记载本事演变为兼具鉴赏、批评、理论等.清代词话主要分为辑录类词话和原创类词话.从民国初年开始编纂整...
  • 作者: 刘宏辉
    发表期刊: 2020年2期
    页码:  276-289
    摘要: 《晚清四十家诗钞》颇受学界关注,但对其桐城派诗选的定性,却容易遮蔽其诗学特质.诗选所录诗人身份多样,既有桐城派诗人,也不乏同光时期的诗坛名家.不少诗人无论是从诗学活动地域,还是从师承、诗风角...
  • 作者: 余煜珣
    发表期刊: 2020年2期
    页码:  290-311
    摘要: 秦汉法律文体以律令为核心.作为制度的律令与作为王言的诏令关系密切:具有长期效力的特定诏令,经一定程序可制定为律令.诏令是律令的直接来源,律令是诏令的制度化.王言与制度存在张力和相互制衡,王言...
  • 作者: 吴留营
    发表期刊: 2020年2期
    页码:  312-331
    摘要: 琉球汉诗,是东亚汉诗中后起而杰出的一脉.肇自清初,琉球诗人创作试帖诗者代不乏人,甚至出现了结集出版的试帖诗集.琉球试帖诗的兴衰历程,随清代科举改制与诗学宗尚的转徙而代变.乾隆朝恢复科举试诗,...
  • 作者: 刘红红
    发表期刊: 2020年2期
    页码:  332-351
    摘要: 谭献是晚清骈文大家,其骈文批评理论内容丰富,包括骈散合一,回归汉魏的骈文思想;推崇"于绮丽丰缛之中,能存简质清刚之制"的骈文风格论;重视骈文潜气内转的文气论;梳理骈文发展流变的骈文史论;清代...
  • 作者: 唐海韵
    发表期刊: 2020年2期
    页码:  352-375
    摘要: 柳敬亭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说书艺人,吴伟业与之交厚,并用诗、词、传、赞、引五种体栽写下"题柳"篇章,造就文学史上罕见的"一人同题多体"现象.通过相关分析,我们既能把握"文各有体""文体互渗"等规...
  • 作者: 罗枫
    发表期刊: 2020年2期
    页码:  376-399
    摘要: 清代文体分类在继承前代分类的基础上呈现出明显的现代指向,即摆脱具象思维模式下的"分体式"分类,演进为抽象与归纳主导的"归类式"分类.这个演进过程发轫于宋代,经过元、明两代缓慢的发展,在清代突...
  • 作者: 贾艳艳
    发表期刊: 2020年2期
    页码:  400-415
    摘要: 金圣叹评点深受八股文批评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评和改两方面:在评上,金氏在八股尊题的影响下,形成尊题意识,运用一系列题目和解题术语,突出题目之于文章的统领意义,与此同时,又依据八股"起承转合"...
  • 作者: 陈斯怀
    发表期刊: 2020年2期
    页码:  416-443
    摘要: 汉晋仙传作为中国最早期的神仙传记,是构建神仙世界的主要作品.它们以故事性的传记形式吸收先秦以来的服食与博物文化,形成不同类型的服食求仙的博物传统:以《列仙传》为代表的世俗化草木博物,众多草木...
  • 作者: 张煜
    发表期刊: 2020年2期
    页码:  444-458
    摘要: 本文以唐代道世(?—683)撰集之佛教百科全书《法苑珠林》①为中心,对于佛教故事的分类与经典化历程,作一鸟瞰式考察,而尤其着重于本生、因缘、譬喻以及志怪.本生故事最为重要,是有关佛前世的故事...
  • 作者: 许光
    发表期刊: 2020年2期
    页码:  459-474
    摘要: 欧阳修古文多以情韵取胜,偏于优柔一路,往往以"六一风神"见著于世.然而,北宋以降之学人却常以"风骨"评定其文.相较于魏晋文学"风骨"意涵的壮伟激越与道劲坚实,欧阳修古文重铸"风骨",以温柔敦...
  • 作者: 汪涤
    发表期刊: 2020年2期
    页码:  475-493
    摘要: 针对何良俊研究中文学艺术理论研究涉及层面不足,理论术语表达相互矛盾歧义不断的问题,本文对何良俊诗文、戏曲与书画三大领域、五种艺术形式的理论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何良俊复古文学艺术理论的独特性,分...
  • 作者: 彭爽
    发表期刊: 2020年2期
    页码:  494-514
    摘要: 张岱的暮夜书写鲜明地表现着晚明之世时人时文的日常化、大众化特征.在由以雅化俗、高士体验、幽赏审美所构成的暮夜生活美学范式之中,张岱融通了彼此异质的市人、诗人与士人身份.正是在此自我完善、自我...
  • 作者: 徐婉琦 沈文凡
    发表期刊: 2020年2期
    页码:  515-533
    摘要: 司空图明哲保身、退隐山林的隐逸哲学思想体现出儒释道相融的人生智慧,是晚唐隐逸群体中的特殊存在.韩国文人将司空图与中国古代的高义隐者并誉为"忠烈"、"高贤",其不仕二朝、绝仕殉唐之举已成为韩国...
  • 作者: 韩善滨 查清华
    发表期刊: 2020年2期
    页码:  534-544
    摘要: 祗园南海的"太白医俗"说内涵丰富且颇具特色,他认为吟诵李白诗歌对于医治鄙俗、乐天之俗、宋诗之俗这三个方面有积极作用.其中,对于鄙俗的医治与"初唐变野"道理相通,是以雄伟壮美、大气磅礴的雅正之...
  • 作者:
    发表期刊: 2020年2期
    页码:  548
    摘要:
  • 作者: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编辑部
    发表期刊: 2020年2期
    页码:  前插1-前插3
    摘要: 味觉的记忆对于人是最持久的,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说:"气味和滋味却会在形销之后长期存在,即使人亡物毁,久远的往事了无陈迹,唯独气味和滋味虽说脆弱却更有生命力;虽说虚幻却更经久不散,更忠贞...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基本信息

刊名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主编 胡晓明
曾用名
主办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管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版周期 半年刊 语种
chi
ISSN CN
邮编 200062 电子邮箱
电话 021-60821666 网址 www.ecnupress.com.cn
地址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校内先锋路口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评价信息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统计分析

被引趋势
(/次)
(/年)
学科分布
研究主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