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学刊期刊
出版文献量(篇)
484
总下载数(次)
0

国学学刊

Research in the Traditions of Chinese Culture

影响因子 0.0846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
ISSN:
1674-6643
CN:
11-5854/C
出版周期:
季刊
邮编:
100872
地址: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出版文献量(篇)
484
总下载数(次)
0
文章浏览
目录
  • 作者: 高全喜
    刊名: 国学学刊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5-25
    摘要: 2016年11月12、13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與山東省鄒城市政府、孟子研究院在亞聖故里鄒城舉辦了"心性儒學與政治儒學研討會",討論分爲"儒學何爲:內聖外王""、域外借鏡:道德與政治""、承...
  • 作者: 陳寒鳴
    刊名: 国学学刊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26-36
    摘要: 焦竑不僅提出以"知性"、"復性"爲內涵的"盡心至命之學",而且還欲"盡掃古人之芻狗,從自己胸中辟取一片乾坤".他既主張思想解放,不依傍古人前人,又認爲應遵守一定法度,不搞索隱作怪.正因爲他平...
  • 作者: 汪曉洋
    刊名: 国学学刊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37-43
    摘要: 由於對形而上學的思辨體系的排斥,徐復觀先生不願意且最終没有建立自己的學說體系,因而其學說的各個組成部份在不同的研究者那裏常呈現出各异的風貌,並由此造成了某些争議.文章從專制政治這一"無根的文...
  • 作者: 唐明貴
    刊名: 国学学刊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44-65
    摘要: 作爲漢代唯一流傳於世的漢代孟子詮釋專著,趙岐的《孟子章句》,既注重釋篇名,闡明篇章大意,分析篇章結構,也關注釋詞、釋句,釋名物典章制度,揭示語法,說明修辭等;既注重引證今文經學和道家思想,也...
  • 作者: 馬曉玲
    刊名: 国学学刊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66-90
    摘要: 鄭玄《六藝論》明確記載戴德編《大戴禮記》,其後學者意見不一,或認爲秦漢間人所撰,或認爲東漢禮學家所輯,或認爲後人僞輯.三種反對觀點或受思想局限的制約或源於對古籍認識不足,論述偏頗.贊同戴德編...
  • 作者: 鄭晨寅
    刊名: 国学学刊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91-96
    摘要: 《禮記·儒行》可視爲先秦時期儒家君臣倫理觀的集中表述,明末大儒黄道周所著《儒行集傳》則是《儒行》研究的第一部專書.《儒行集傳》在君臣相需以求仁政、儒者秉特立之節抗衡君王、出仕乃爲天下百姓而非...
  • 作者: 劉後濱
    刊名: 国学学刊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97-109
    摘要: 陳寅恪關於李唐皇室先祖世居趙郡,以及家世書寫中攀附西涼皇帝李暠並以隴西爲郡望的假說,儘管遭到衆多質疑,迄今仍然是最符合歷史實際和唐朝官方叙事邏輯的分析.在以墓誌爲主體的李唐皇室家世書寫中,呈...
  • 作者: 張耐冬 禪馨
    刊名: 国学学刊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110-115
    摘要: 舊史記載高歡曾在北魏孝武帝永熙年間兩次建議遷都鄴城,學界也多認爲這是他通過遷都到自己勢力大本營所在地以加强對朝廷的控制.但根據新出的高歡父母高樹生、韓期姬墓誌所記,二人於永熙二年遷葬於洛陽,...
  • 作者: 陳才
    刊名: 国学学刊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116-122
    摘要: 傳世文獻中有"思"字訛作"息"的情況,也有"息"字訛作"思"的情況.在出土文獻中,也存在"息""思"互訛的可能性."息""思"互訛很可能是字形相近而産生的訛變,並非音近而導致的通假.前人所認...
  • 作者: 程悅
    刊名: 国学学刊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123-134
    摘要: 本文探求古漢語中"校"的音義配合關係.上古"校"有兩個讀音,分別具有不同的意義系列.(1)"校"讀匣母宵部音,原始義很可能是"刑具",引申出的詞義"栅欄""馬廄""軍營""軍事組織和"軍職"...
  • 作者: 黄錦前
    刊名: 国学学刊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135-139
    摘要: 本文對2005年郭莊楚墓出土的競孫鬲、方壺兩篇銘文進行了釋讀.對相關文字的考釋及銘文內容的理解提出了一些新的意見,並對其時代作了初步判定.進而就以往著録的黄君孟諸器銘等相關文句的理解也提出了...
  • 12. Abstracts
    作者:
    刊名: 国学学刊
    发表期刊: 2017年1期
    页码:  140-144
    摘要:
  • 作者: 史嘉柏 張瀚墨
    刊名: 国学学刊
    发表期刊: 2017年2期
    页码:  5-42
    摘要:
  • 作者: 熊長雲
    刊名: 国学学刊
    发表期刊: 2017年2期
    页码:  43-48
    摘要: 新見漢代實心扁方體青銅器,存銘文九字,爲“十一月辛丑日冬至制”.從形制看,此器與甘肅出土新莽衡桿類似,且寬度、厚度極爲接近,故知當爲衡桿殘器.衡桿的年號部份殘斷,然器身銘文及特殊用字均具備王...
  • 作者: 余宣蓉 華建光 韓潔
    刊名: 国学学刊
    发表期刊: 2017年2期
    页码:  49-56
    摘要: 本文通過綜合考察辭例、用典和字形,考訂出了《高婁斤墓誌》的“贊”“食”“析”三字;通過共時結構的分析和歷時詞化過程的梳理,解釋了“警發”“直置”“所天”的含義和具體指涉.並且在考訂“析”時,...
  • 作者: 趙璐璐
    刊名: 国学学刊
    发表期刊: 2017年2期
    页码:  57-64
    摘要: 唐代前期縣司政務文書處理過程中,作爲長官的縣令一般首先批閱或者判署案件各個環節的原始文書.政務文書判署的這個特點,體現出縣令在縣級政務處理中的主導地位.同時,由於縣級政務在處理過程中往往不能...
  • 作者: 張雨
    刊名: 国学学刊
    发表期刊: 2017年2期
    页码:  65-71
    摘要: 古代中國很早就形成了文書行政的傳統.既然文書成爲政務信息溝通的主要媒介,那麼將政務文書按照歸檔的需要進行分類保管,便成爲各級官府的日常工作之一,因而官僚機構尤其是與政務裁决有直接關係的官僚機...
  • 作者: 章鴻昊
    刊名: 国学学刊
    发表期刊: 2017年2期
    页码:  72-80
    摘要: 北魏行軍“道”,是北魏統治者根據自身特點和周邊地理環境,所規劃的戰時行軍路絨.北魏前期,在皇帝親征的情况下,這種行軍“道”纔會被冠以方位名稱.行軍“道”的設置,使北魏取得一連串征伐戰争的勝利...
  • 作者: 畢游
    刊名: 国学学刊
    发表期刊: 2017年2期
    页码:  81-97
    摘要: “理”的實質內容是道德信條,是存在於人倫世界的主觀之理.在朱學中,道德也是存在於自然世界的客觀之理.在從南宋後期到明朝中期的發展中,道德的這種客觀性越來越弱,主觀性則越來越突出.道德信條的存...
  • 作者: 孔維永
    刊名: 国学学刊
    发表期刊: 2017年2期
    页码:  98-105
    摘要: 陰陽與數的關係是易學研究的核心問題.在《易經》中陰陽與數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陽九陰六的來歷;二是三爻卦的形成;三是六爻重卦的形成.本文認爲,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作者: 施議對
    刊名: 国学学刊
    发表期刊: 2017年2期
    页码:  106-121
    摘要: 饒宗頤,中國當代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對於歷史、考古、文學、經學、教育等不同領域均有所涉獵,又是杰出的翻譯家;研究領域寬廣,時間跨度極大.業精六學,才備九能.於志學以外,擅長書法、繪畫、詩詞、古...
  • 作者: 梁海燕
    刊名: 国学学刊
    发表期刊: 2017年2期
    页码:  122-129
    摘要: 《樂府詩集·挽歌》的編纂受到《文選·挽歌》直接影響.郭茂倩不僅輯録了《文選·挽歌》題下全部作品,還沿用其收録擬挽歌辭(不録贈獻類挽歌)的標準,用以指導魏晋以後《挽歌》編選.《文苑英華》與《樂...
  • 作者: 吳奕欣
    刊名: 国学学刊
    发表期刊: 2017年2期
    页码:  130-132
    摘要: 庾信和李白分別是六朝和盛唐詩歌的代表作家,他們二人的創作風格都較多樣,但總體來說,都各自帶有所處時代的風骨.六朝作爲中國古典詩歌音律開始定型的時代,和音律成熟的盛唐有著差异顯著的風格,本文旨...
  • 作者: 孫建偉
    刊名: 国学学刊
    发表期刊: 2017年2期
    页码:  133-138
    摘要: 文章歸納並提取《慧琳音義》所釋的文字信息,結合《慧琳音義》以外的相關文獻,考辨了十組文字關係.一方面疏通、辨析了《慧琳音義》中的一些疑難文字,同時也爲相關字詞關係的考察提供了一些證據.
  • 作者: 徐山
    刊名: 国学学刊
    发表期刊: 2017年2期
    页码:  139-141
    摘要: “乇”字的甲骨文形體義爲草狀,《說文》對“乇”字的訓釋在總體上是可信的.“乇”字在卜辭裹用作祭名,即燃燒草來作爲燎祭儀式的一部份.“采”字的形體義爲燃燒草狀,《說文》“采”字的訓釋不確.
  • 26. Abstract
    作者:
    刊名: 国学学刊
    发表期刊: 2017年2期
    页码:  142-144
    摘要:
  • 作者: 孫聞博
    刊名: 国学学刊
    发表期刊: 2017年3期
    页码:  5-16
    摘要: 里耶秦簡7-67、9-631,在綜合考慮材質、內容、筆迹、拼接茬口因素下,相關綴合應可成立.《遷陵吏志》爲縣在某一時間節點製作出來的集計記録.記録重心並非"員吏",而是"見吏",並非"在職"...
  • 作者: 張齊明
    刊名: 国学学刊
    发表期刊: 2017年3期
    页码:  17-24
    摘要: 《南齊書·劉瓛傳》所記齊高帝與劉瓛之間的"談語",較之《南史》删去了"政在《孝經》"之言.《南齊書》的删減,當是蕭子顯有意爲之.蕭子顯删減"政在《孝經》"之說,最可能動機是他不認同劉瓛關於"...
  • 作者: 孫冬虎
    刊名: 国学学刊
    发表期刊: 2017年3期
    页码:  25-33
    摘要: 遼代行政區劃系統中的"五京"並非一時所設,而是歷時一百三十年纔得以逐步健全.陪都南京既是契丹在燕山以南的統治中心,也是南京道、析津府、析津縣三級政區的治所;其周邊地區在繼承唐代制度的基礎上,...
  • 作者: 李幸 段偉
    刊名: 国学学刊
    发表期刊: 2017年3期
    页码:  34-48
    摘要: 明清蘇北地區三府一州共二十四個州縣中,有八個州縣共遷治十七次,因爲水患遷治的爲十一次,因戰亂等因素遷治的僅六次.其他十六個州縣雖未遷治,但亦受水患影響,睢寧和安東兩縣有遷治動議,但未完成.這...

国学学刊基本信息

刊名 国学学刊 主编 冯其庸
曾用名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出版周期 季刊 语种
chi
ISSN 1674-6643 CN 11-5854/C
邮编 100872 电子邮箱 guoxue.2020@163.com
电话 010-62515652,62514977 网址 www.zlzx.org
地址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国学学刊评价信息

国学学刊统计分析

被引趋势
(/次)
(/年)
学科分布
研究主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