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
出版文献量(篇)
264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55064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Oil & Gas Geology

CACSCDEIJSTAJCSTPCD

影响因子 2.1658
本刊是一份刊载我国石油勘探、科研最新成果,反映我国石油地质研究水平的学术性刊物,大16开本,双月刊。自1980年创刊以来,一直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以学术水平和学术导向作为期刊的特色。《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为我国中文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并被相关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及管理部门认定为学位、职称和评奖的重要的标志性期刊。本刊已被美国化学文... 更多
主办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期刊荣誉: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期刊一等奖(01)  全国优秀期刊三等奖(96)  湖北省优秀期刊奖(95、99、01) 
ISSN:
0253-9985
CN:
11-4820/TE
出版周期:
双月刊
邮编:
100083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7号北京奥运大厦中石化1206
出版文献量(篇)
264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55064
文章浏览
目录
  • 作者: 夏庆龙 姜福杰 庞雄奇 马行陟
    发表期刊: 2009年4期
    页码:  398-404,411
    摘要: 根据"源控论"的地质思想,通过对中国东部盆地烃源岩与油气藏分布特征的地质统计,提出了油气分布门限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油气成藏概率、储量分布概率和最大油藏规模的相关概念,采用地质统计、回...
  • 作者: 周晶晶 姚蕾蕾 姜振学 武丽 田立新
    发表期刊: 2009年4期
    页码:  405-411
    摘要: 以辽东湾凹陷为例,针对古近系沙河街组一、二段储层,通过地质统计方法及储层残留烃量与储层物性等数据的地质分析,根据油气在烃源灶内和灶外的残留特征,结合运载层油柱浮力与孔隙毛管压力的关系,确定残...
  • 作者: 张媛 李翠翠 邱楠生 郭永华 魏刚
    发表期刊: 2009年4期
    页码:  412-419
    摘要: 渤海海域平均大地热流值为(60.9±8.7)mW/m2,其中石臼坨凸起、沙磊田凸起和渤南凸起热流值高达70~80 mW/m2,渤中凹陷、黄河口凹陷和秦南凸起次之,其热流值也达到65~75 m...
  • 作者: 剧永涛 李慧勇 邓津辉 黄晓波
    发表期刊: 2009年4期
    页码:  420-424,430
    摘要: 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法对渤海辽东湾海域JZ25地区油气充注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经历两期油气充注:第一期发生干石英次生加大作用之前,以液态烃相包裹体为主,但丰度低、成熟度低;第二期发生...
  • 作者: 宫诲婕 李建平 李桂范 王根照 程建春
    发表期刊: 2009年4期
    页码:  425-430
    摘要: 利用地震、测井及录井资料,采用回剥技术及断失量的趋势分析方法,恢复了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沉积时期青东凹陷的构造一古地貌,并阐明了构造一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受郯庐断裂及其派生断裂的控制...
  • 作者: 史翠娥 徐长贵 朱秀香 王海军
    发表期刊: 2009年4期
    页码:  431-437
    摘要: 辽东湾坳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东北部,油气聚集层位从北向南逐渐变新,北部和中部大部分油气藏都分布于古近系东营组和沙河街组地层中,油气藏的这种分布特点与坳陷中"北厚南薄"的东营组泥岩有着密切的关系....
  • 作者: 王波 王清斌 王雪莲 臧春艳 赖维成 赵小娇
    发表期刊: 2009年4期
    页码:  438-443
    摘要: 碳酸盐胶结物是渤中坳陷古近系砂岩储层中最重要的胶结物.薄片分析表明,中、深部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主要为菱铁矿、白云石、方解石、铁白云石、铁方解石.统计显示,随着层位和深度加深,碳酸盐含量逐渐增...
  • 作者: 于圣杰 宋章强 沈洪涛 牛成民 薛金宝 赖维成
    发表期刊: 2009年4期
    页码:  444-449
    摘要: 以岩相古地理学及沉积学为指导,根据渤海海域大量钻井资料,指出湖相碳酸盐岩发育受古地貌、古气候、物源供给、构造演化和基底特征等因素影响,具有孤立、局限分布的特点.模型正演结果表明,湖相碳酸盐岩...
  • 作者: 万桂梅 周东红 汤良杰
    发表期刊: 2009年4期
    页码:  450-454,461
    摘要: 在渤海海域,靠近郯庐断裂带的渤南和辽东湾探区的油气较富集,而远离郯庐断裂带的渤西探区油气相对较贫,油气藏主要围绕郯庐断裂带分布,这些都说明了郯庐断裂带附近具有很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平衡剖面分析...
  • 作者: 吕丁友 孙萌思 屈冬萌 杨先范 汤良杰 王应斌 陈书平
    发表期刊: 2009年4期
    页码:  455-461
    摘要: 基于地震资料解释,总结了渤海海域新生代褶皱作用的类型、控制因素及分布.从力学成因上看,渤海海域褶皱作用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即与拉张作用有关的、与扭动作用有关的、与重力滑动诱导的挤压作用有关的...
  • 作者: 姜丽娜 邹华耀
    发表期刊: 2009年4期
    页码:  462-468,482
    摘要: 郯庐断裂带在新构造运动时期表现非常活跃,在强烈构造背景下,郯庐断裂带渤中-渤南段形成多个大中型油田,断层活动性对油气运聚与保存起到重要作用.利用断层活动速率的方法,从主次断层活动性在不同构造...
  • 作者: 周心怀 滕长宇 牛成民
    发表期刊: 2009年4期
    页码:  469-475,482
    摘要: 环渤中地区是渤海海域重要的含油气区,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期断裂活动对油气的输导与保存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断裂活动速率法,通过分析主干断裂沿其走向活动性的变化以及区带内不同活动速率断裂的搭配,综...
  • 作者: 吕修祥 张杰 朱秀香 王德英
    发表期刊: 2009年4期
    页码:  476-482
    摘要: 黄河口凹陷位于渤海海域的东南部,郯庐断裂带西支从凹陷中央穿过,并在此分成了东西两支,形成了中央隆起区走滑转换带,从目前勘探成果来看该走滑转换带成为黄河口凹陷主要含油气构造带之一.通过对该走滑...
  • 作者: 杨桥 漆家福 马宝军 魏刚
    发表期刊: 2009年4期
    页码:  483-489,496
    摘要: 郯庐断裂带是一条区域性深断裂带,地球物理勘探资料表明郯庐深断裂主位移带在辽东湾坳陷大致沿坳陷东部边缘通过.辽东湾坳陷东部沿辽东凸起两侧发育有若干陡倾或近直立的断层.这些断层自盆地基底一直切割...
  • 作者: 刘乐 吕丁友 周心怀 李春霞 杨明慧 郑晓凤 魏刚
    发表期刊: 2009年4期
    页码:  490-496
    摘要: 辽东湾坳陷辽西低凸起具有明确的南、中、北3段构造分段特征,潜山构造样式呈典型的翘倾断块状态,潜山地层结构由太古界变质岩、寒武一奥陶系碳酸盐岩和中生界火山岩构成3层复式结构.辽西低凸起潜山油气...
  • 作者: 刘小平 吕修祥 周心怀 朱秀香 王海军
    发表期刊: 2009年4期
    页码:  497-502,509
    摘要: 渤海海域已探明油气储量中,构造油气藏所占比例最高(66.8%),其次是复合油气藏(25.9%).占油气田总数34%的大中型油气田,探明油气储量却占总储量的84.4%.低凸起、凹中隆和凸起构造...
  • 作者: 吕修祥 吴小红 周心怀 薛永安 魏刚
    发表期刊: 2009年4期
    页码:  503-509
    摘要: 渤中坳陷披覆背斜大油田含油层系集中在新近系明化镇、馆陶组,主要在凸起或低凸起构造上分布.渤中坳陷PL19-3油田、QHD32-6油田和CFD11-1油田油源主要来自渤中凹陷,披覆背斜油气田具...
  • 作者: 余宏忠 孙和风 张如才 张新涛 彭文绪
    发表期刊: 2009年4期
    页码:  510-518
    摘要: 黄河口凹陷是渤海南部海域一个富生烃凹陷,已经发现的油气藏具有中一浅埋深(1 200~1 800 m)、原油密度中等、产能高(新近系最高455.3 m3/d)等特点.油气成藏以近源垂向运移为主...
  • 79. 编者按
    作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编辑部
    发表期刊: 2009年4期
    页码:  519-522
    摘要:
  • 作者:
    发表期刊: 2009年4期
    页码:  523
    摘要:
  • 作者: 倪云燕 戴金星 杨春 胡国艺 胡安平 邹才能 陶士振 陶小晚
    发表期刊: 2009年5期
    页码:  519-529
    摘要: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是套陆相含煤地层.须家河组一、三、五段以暗色泥岩和煤为主,是气源岩.泥岩干酪根以Ⅱ型和Ⅲ型为主,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96%,在川中处于成熟阶段,在川西处于高成熟阶...
  • 作者: 刘立 周建波 张兴洲 张梅生 王成文 迟效果 金魏 马志红
    发表期刊: 2009年5期
    页码:  530-538
    摘要: 东北地区不是海西期褶皱变质带(或造山带),而是早石炭世以来拼合成统一的复合地块,我们称为"佳木斯-兴蒙地块".东北地区上古生界不是中 -新生代盆地的结晶基底,而是具有准盖层性质的陆相 -海相...
  • 作者: 侯明才 刘家洪 林良彪 董桂玉 钟怡江 陈洪德
    发表期刊: 2009年5期
    页码:  539-547
    摘要: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和飞仙关组可分别划分为两个Ⅱ型层序:PSQ1,PSQ2,TSQ1和TSQ2.除TSQ2由TST,EHST和LHST组成以外,其他层序均由TST和HST组成.在古断裂的控制下,...
  • 作者: 刘柳红 卞从胜 朱如凯 李永新 汪泽成 王红军
    发表期刊: 2009年5期
    页码:  548-555,565
    摘要: 川中三叠系须家河组地层具有砂泥岩交互、大面积分布的特征,已发现的广安、合川、八角场等大型气田以及充西等含气构造.这套含气组合平面上分布于川中地区各个不同的构造区域,纵向上各储层段交互发育.它...
  • 作者: 刘树根 吴熙纯 孙玮 杨荣军 陈杨
    发表期刊: 2009年5期
    页码:  556-565
    摘要: 通过对上三叠统马鞍塘组及其生物礁的分布特征、岩相特征、古生物特征和物源区等的研究,认为上三叠统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的转换过程约束了马鞍塘组生物礁的发育范围和绝灭时间.川西海相碎屑岩物源主要来...
  • 作者: 刘树根 张长俊 徐国盛 王国芝 雍自权 马文辛 黄文明
    发表期刊: 2009年5期
    页码:  566-575
    摘要: 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地球化学分析、及晶洞流体充填序列分析,对四川盆地寒武系优质储层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滩相沉积相带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基础,膏溶、淡水岩溶与成岩早期大气淡水渗滤溶蚀是寒武系...
  • 作者: 丁仨平 冯建赟 刘战庆 孙雨 张亚峰 李佐臣 李瑞保 裴先治
    发表期刊: 2009年5期
    页码:  576-583
    摘要: 米仓山与大巴山构造交接的陕南镇巴地区具有典型的叠加褶皱构造.米仓山地区近东西-北东东向褶皱构造与大巴山近南北 -北北东向紧闭褶皱构造呈横跨叠加构造样式.司上地区发育的叠加褶皱表明,近南北向褶...
  • 作者: 屈红军 徐子炎 查显锋 董云鹏 雷露 马强
    发表期刊: 2009年5期
    页码:  584-588,634
    摘要: 晚三叠世上扬子北缘沉积中心主要在川西地区,但在大巴山前缘的达县-万源之间开始出现一个次级沉积中心,反映晚三叠世大巴山前陆盆地初始沉降;早 -中侏罗世早期,上扬子北缘沉积中心东移到大巴山前缘,...
  • 作者: 凡元芳 刘昭茜 梅廉夫 汤济广 沈传波
    发表期刊: 2009年5期
    页码:  589-597,607
    摘要: 中国的叠合盆地和改造盆地的演化有着复杂的构造体制转换和频繁的旋回性.南方中、古生界海相盆地的演化是多旋回构造运动的典型代表,其发展和现今状态具有复杂的盆地叠加和构造改造等多旋回演化的属性.基...
  • 作者: 刘丽萍 张国伟 李三忠 王岳军 王建 金宠
    发表期刊: 2009年5期
    页码:  598-607
    摘要: 通过分析雪峰山陆内变形构造区内三叠系-白垩系中不整合面的分布以及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夹角情况,明确了早 -中三叠世构造运动波及范围以及高角度不整合和低角度不整合分布的分界线,且变形具有由东向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基本信息

刊名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主编 何治亮
曾用名
主办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主管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出版周期 双月刊 语种
chi
ISSN 0253-9985 CN 11-4820/TE
邮编 100083 电子邮箱 ogg.syky@sinopec.com
电话 010-82312164;82312320 网址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7号北京奥运大厦中石化1206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评价信息

期刊荣誉
1.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期刊一等奖(01)
2. 全国优秀期刊三等奖(96)
3. 湖北省优秀期刊奖(95、99、01)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统计分析

被引趋势
(/次)
(/年)
学科分布
研究主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