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期刊
出版文献量(篇)
1418
总下载数(次)
4

中国哲学史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CSSCI

影响因子 0.4086
本刊主要刊登国内外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其他有关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方面有价值的学术论文。
主办单位:
中国哲学史学会
期刊荣誉: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哲学类核心期刊 
ISSN:
1005-0396
CN:
11-3042/B
出版周期:
双月刊
邮编:
100732
地址:
北京建内大街5号
出版文献量(篇)
1418
总下载数(次)
4
文章浏览
目录
  • 作者: 崔晓姣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5-11
    摘要: 通行本第八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句在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中分别写作“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和“水善利万物而有争”.对此,有学者认为,帛书甲、乙本均为误写,《老子》原文当从通行本作“水善利...
  • 作者: 李凯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12-14
    摘要: 将《庄子·天下》篇与《慎子》残篇的相关资料相互参看,对于慎到的“齐物”思想,我们可以有如下的一种可能的理解:慎到基于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的共性而“齐万物”;同时又依循天道、人事相贯通的...
  • 作者: 张昭炜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15-20
    摘要: 方以智融合继承孟子、屈原、庄子三个传统,尤其重视儒门真孤——庄子.本文以容寂颡(颓)为引子,论述方以智密体的深入体知及生死观.颡(颓),朴貌,是一种深静的呈现洋溢.对于生命来说,容寂颡(颓)...
  • 作者: 杨杰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21-27
    摘要: “玄学”是中国哲学史中一个尚未被深入发掘的称谓.其一般的含义是指魏晋玄学,但是深入文献考察,会发现这个称谓从刚出现时其含义就带有儒释道三教争鸣与暗合的特点.从两晋南北朝到宋元明,其含义越发向...
  • 作者: 翟奎凤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28-34
    摘要: “存神过化”一词在先秦文献中仅见于《孟子》和《荀子》,汉唐把孟荀“存神”之神多解为外在人格型的神明,而宋儒多解为抽象化了的神妙不测.汉唐时期,“存神”说成为道家修身的重要工夫,这种神多是心神...
  • 作者: 王霞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35-41
    摘要: 在《春秋》学史上,因汉儒董仲舒凭《春秋》经争取到了官方哲学的地位,并从而带动整个儒学成为官方学术,影响深远.然而,推本溯源,孟子论《春秋》正是儒家官方话语权地位确立之先声.是孟子首论孔子作《...
  • 作者: 夏福英 姜广辉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42-49,34
    摘要: 真德秀《大学衍义》一书,向被称为“帝王之学”.真德秀在《大学衍义序》中说:“为人君者,不可以不知《大学》;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大学》.为人君而不知《大学》,无以清出治之源;为人臣而不知《大...
  • 作者: 张培高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50-56
    摘要: 胡瑗是北宋最早有专著对《中庸》进行诠释的儒士.从思想内容上说,胡瑗把《中庸》之“性”作“性善”解,并提出了“明心复性”、“节情”、“防邪”、“积善”、“博通物理”等修养工夫.这为后来的儒士,...
  • 作者: 李永富 王新春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57-62,88
    摘要: 接续儒家以往的仁学思想,程颢推出了涵具鲜明生态意味的新仁学.他认为,人类与自然万物相互依存,构成一体无间、生化日新的有机系统.万事万物都禀受了仁德,都具有内在价值.自觉促成自然万物与人的生化...
  • 作者: 张克宾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63-68
    摘要: 程颐提出“因象以明理”和“得其理则象数在其中”的象义关系,在此基础上融汇《易传》各种解经体例,提出了他的“卦才”说.卦才说崇阳抑阴,尚中正,重时势,注重时、位、才的整体性关系,体现了对王弼易...
  • 作者: 盛珂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69-75,113
    摘要: 良知所具有的先天性道德意义是阳明学得以建立的基石,同时也是最根本的问题所在.对于阳明学来说,良知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本体,因此也应从本体论意义上理解良知的道德意义.王龙溪以“虚体不变而妙应随...
  • 作者: 刘京菊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76-82
    摘要: 程门高弟杨时推重《中庸》,关注“中”之内涵的义理解读.他论“中”既涉体又及用.“中”之体为道之至极,为理,此一超越存在落实于人道层面则内在于人为喜怒哀乐未发之“道心”;中之用为时中之方法,体...
  • 作者: 戈国龙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83-88
    摘要: 本文在综览内丹学文献的基础上,对内丹学关于“道的演化”的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与诠释,是作者对内丹学“宇宙-本体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作者: 刘恒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89-94
    摘要: 关于谭处端“斗是”的含义,有较大分歧.本文从谭处端心性修炼的基础出发,分析了言志之后谭处端心性修炼的特点,指出“是”指心中的情思杂念,“斗是”指“斗战无明”,以道心化解情思旧欲.要求时时觉察...
  • 作者: 甘祥满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95-100
    摘要: 汤一介先生的哲学之路,从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开始,从反思哲学方法、考察哲学概念与范畴着手.《郭象与魏晋玄学》一书着眼于魏晋玄学本身的逻辑演变轨迹,对玄学的有无、道器、体用等概念和辨名析理、得意...
  • 作者: 曹树明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101-106
    摘要: 中国哲学史研究是张岱年先生的主要学术领域之一.顺此,哲学史方法论就成为其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他的哲学史方法论的最为显著之成果,在其早年有《中国哲学大纲·自序》里的相关讨论,在其晚年则...
  • 作者: 张捷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107-113
    摘要: 山鹿素行(1622-1685,Yamaga Sokou)是江户时代初期的儒者、兵学家,古学派的先驱,山鹿派兵法的创始人.九岁拜幕府儒官大学长林罗山(1583-1657)为师学习朱子学.十五岁...
  • 作者: 龚颖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114-124
    摘要: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主要的和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著译颇丰,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中学修身教科书》(1907年)及其修订版《(订正)中学修身教科书》(1912年)①是蔡元培的代表作之一...
  • 作者: 肖永奎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125-128
    摘要: 王安石《周礼新义》至清初,学者已不见其全帙.现存文渊阁《四库全书》中之《周礼新义》(下简称“四库本”)系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佚而成.“四库本”来源于“大典本”①,“大典本”也构成了现存...
  • 作者: 雷永强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15年2期
    页码:  5-10
    摘要: 先秦儒家音乐“中和”审美观是在长期的乐教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孔子之儒家继承了西周雅乐“尚中”、“尚和”的审美趣向,倡导“中庸”的音乐审美标准,提出了文质中道、尽善尽美、节情适度的“中和”审美观...
  • 作者: 华喆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15年2期
    页码:  11-16
    摘要: 《论语·乡党》有“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一章,何晏《论语集解》引包氏注认为“东首”的位置当在南牖之下,郑玄却认为应当在北墉之下.南牖、北墉正好是士人寝室中南北相对的两个不同位置.本...
  • 作者: 梁涛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15年2期
    页码:  17-25
    摘要: 《庄子·天下》篇提出了庄子后学黄老派积极入世、开拓进取的“内圣外王”概念,但在《庄子》书中仅此一见,且表述简单,内含模糊,故被淹没在《庄子》悲观出世、闲适旷达的整体风格之中,未受到人们的关注...
  • 作者: 闫春新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15年2期
    页码:  26-33
    摘要: 东晋南朝儒玄双修的社会政治思潮①,启动并兴起于东晋建国前后的东晋中兴名臣及其周围的文人与中下层士大夫.前者为行为主体,后者则是这一思潮的理论论证者与推广者.其主要内容有二:士风上,个人修为及...
  • 作者: 黄崑威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15年2期
    页码:  34-39,55
    摘要: “本际”词源为古代印度与原始佛教同时代的外道思想流派解释世界本源的哲学范畴.“本际”虽在汉译佛典中也间有使用,但在大乘经典中,才被赋予形上学的内涵,逐渐突出其“本体”色彩.“本际”又曾经是道...
  • 作者: 魏冬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15年2期
    页码:  40-44
    摘要: 土观·罗桑却季尼玛对汉地儒家的源流和特点的系统阐述,是儒家图景在藏传佛教视域下的首次完整呈现.其立足于“初儒教如星、次道教如月,最后佛则如日”的立场,区分了“儒”、“儒教”、“儒学”的内涵和...
  • 作者: 米文科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15年2期
    页码:  45-49
    摘要: 在佛教“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思想的影响下,对于人物之性,朱子提出了“理同气异”和“气异理异”的说法,一方面来回应佛教,另一方面则维护孟子的“人禽之辨”.但“理同气异”与孟子的人性论有着本质区别...
  • 作者: 肖建原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15年2期
    页码:  50-55
    摘要: 量论,是佛教因明学从心理过程分析阐释其宗教信仰的认识理论,是王夫之“深研其几”而援佛入儒的重要认识论来源.王夫之继承和发挥传统儒家自孟子以来重“心”思想的认识论成分,遵循从“空”到“有”的认...
  • 作者: 陈壁生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15年2期
    页码:  56-63,71
    摘要: 经学对汉代政治的意义,在于奠定了汉代政治的价值基础.汉武帝第三策问,董仲舒对之曰:“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
  • 作者: 林鹄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15年2期
    页码:  64-71
    摘要: 《经学理窟·宗法》是探讨张载宗法观的基本材料,但对于混入其中的程颐语录,尚无人作出考辨.本文对《理窟·宗法》大部分条目加以分析,尝试区分辨别张载语录与程颐语录.文章还发现,卫湜《礼记集说》引...
  • 作者: 肖永明 陈峰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15年2期
    页码:  72-80
    摘要: 《经学通诰》作为叶德辉在经学方面的代表作,是研究晚清民初经学演变史的重要文献.《经学通诰》纵论清代经学的源流,总结了乾嘉学者治经的方法,从经学史的角度反击廖平、康有为的学说,同时也开列治经书...

中国哲学史基本信息

刊名 中国哲学史 主编 李存山
曾用名
主办单位 中国哲学史学会  主管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出版周期 双月刊 语种
chi
ISSN 1005-0396 CN 11-3042/B
邮编 100732 电子邮箱
电话 010-85195527 网址
地址 北京建内大街5号

中国哲学史评价信息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期刊荣誉
1.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哲学类核心期刊

中国哲学史统计分析

被引趋势
(/次)
(/年)
学科分布
研究主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