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现在的粤曲是用粤音来唱曲和念白的,这大概是清末以后的事。在那以前,则全用官话。广东省境内本无戏曲,无论南宋的南戏,元代的北曲,明代的南曲,都是从北方传入广东的。据粤曲伶人说,早期粤曲唱念都依据“中原音韵”、“中州方言”;粤曲的曲调是约在明末清初时形成的,其基本的曲调是梆子和二黄,梆子来自秦腔,二黄则来自徽剧;另外又从桂剧传入桂林官话,当时叫戏棚官话,唱曲和道白都是用的桂林官话。现存的古腔粤曲正是用官话来唱念的,伶人称之为“中州桂林话”,但其语音系统和现在的桂林话并不相同。本文的重点便是在于记录这古腔粤曲的语音系统。这项资料的重要性有三:其一,这种方言形成于四百多年前,但非日用语言,仅用于台上,形成之后的变化应不太大,可看成一种方言化石。其二,这种方言形成之后,虽难免受粤语的影响,但仍或多或少可见其初生时的面目,此类资料,不可多得。其三,此方言的声调有五:阴平、阳平、上、去、入,其入声带喉塞韵尾,这对于了解《中原音韵》时代入声的演变情况,甚有帮助。
推荐文章
论音韵之美——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音韵
节奏
诗歌
音乐教学
西藏昌果古青稞、古小麦、古粟的研究
西藏
青稞
小麦
起源
承德方音韵母与普通话语音韵母对比差异探究
承德方音
普通话语音
韵母
对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古腔粤曲的音韵
来源期刊 南国红豆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粤曲 中原音韵 官话方言 官话音 桂林 弋阳腔 粤剧 韵尾 中州 唱曲
年,卷(期) 1997,(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29
页数 12页 分类号 J825.6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粤曲
中原音韵
官话方言
官话音
桂林
弋阳腔
粤剧
韵尾
中州
唱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国红豆
双月刊
大16开
广州市应元路15号2楼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0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81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