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现在的粤曲是用粤音来唱曲和念白的,这大概是清末以后的事。在那以前,则全用官话。广东省境内本无戏曲,无论南宋的南戏,元代的北曲,明代的南曲,都是从北方传入广东的。据粤曲伶人说,早期粤曲唱念都依据“中原音韵”、“中州方言”;粤曲的曲调是约在明末清初时形成的,其基本的曲调是梆子和二黄,梆子来自秦腔,二黄则来自徽剧;另外又从桂剧传入桂林官话,当时叫戏棚官话,唱曲和道白都是用的桂林官话。现存的古腔粤曲正是用官话来唱念的,伶人称之为“中州桂林话”,但其语音系统和现在的桂林话并不相同。本文的重点便是在于记录这古腔粤曲的语音系统。这项资料的重要性有三:其一,这种方言形成于四百多年前,但非日用语言,仅用于台上,形成之后的变化应不太大,可看成一种方言化石。其二,这种方言形成之后,虽难免受粤语的影响,但仍或多或少可见其初生时的面目,此类资料,不可多得。其三,此方言的声调有五:阴平、阳平、上、去、入,其入声带喉塞韵尾,这对于了解《中原音韵》时代入声的演变情况,甚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