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从经典遗传学的角度分析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性,认为在定位、分离光(温)核不育基因时,应尽可能选择受1对基因控制的不育系及其分离群体.对标记基因法、同工酶标记法和DNA标记法进行光(温)核不育基因染色体定位的优缺点及其定位结果不一致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比较了各种植物基因克隆技术在分离光(温)核不育基因上的优缺点,认为图谱分离法虽已有一定的基础,但要在距不育基因1cM范围内找到分子标记并克隆出此基因,还需作大量的工作.DD-PCR和RDA技术可充分利用光(温)核不育水稻的"环境敏感型"这一重要特性,应用这两种技术可能是分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较好途径.
推荐文章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研究进展
光温敏核不育基因
遗传
定位
水稻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研究进展
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基因
遗传
定位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研究及利用进展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
育性转换
遗传
选育策略
选育成果
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遗传及育种利用研究进展
水稻
光温敏雄性不育
遗传
育种
利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定位分离、研究进展及对策
来源期刊 高技术通讯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年,卷(期) 1998,(2)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58
页数 4页 分类号 S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2-0470.1998.02.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方宣钧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6 407 5.0 6.0
2 江树业 福建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 6 319 5.0 6.0
3 陈启锋 福建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 11 439 9.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9)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5(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6(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7(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8(1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技术通讯
月刊
1002-0470
11-2770/N
大16开
北京市三里河路54号
82-516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99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3921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