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一首诗被采用,意味着编辑对作者作品产生了某种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又总是建立在诗作的若干优胜上的。在此,顺便提请青年作者们注意:这促使编辑产生认同感的优胜之处,便是诗作得以被识拔的根据,它是一个诗人能够不断地有所发展的逻辑起点。而那些写作投稿屡屡泥牛入海的,问题就出在不具备这一“根据”上。我想说,《孔子面对孔府家酒》在选材、构思等方面就具有了若干优胜。首先是它的文化内涵,这特指中国传统文化的蕴含。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流辉熠熠的中华文
推荐文章
孔子与《诗》
孔子
<诗>
编辑思想
选择标准
编辑工作
酒品·酒诗·酒趣
酒诗
文化交融
西方人
读的是文 品的是诗
文包诗
课型
教学
如何面对学生的谎言
学生
谎言
诚实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诗与文化的面对——读《孔子面对孔府家酒》
来源期刊 写作:中学版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孔子 中国传统文化 孔府 文化内涵 逻辑起点 历史进程 青年作者 中华民族 作品 编辑
年,卷(期) 1998,(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40
页数 1页 分类号 I207.2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孔子
中国传统文化
孔府
文化内涵
逻辑起点
历史进程
青年作者
中华民族
作品
编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写作:中
月刊
1002-7343
42-1088/H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珈山
38-395
出版文献量(篇)
10735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