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意象”一词在中外美学史上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著作中也早有“意象”一词,如《周易·系辞上》曾提出“圣人立象以尽意”的原则,认识到以具体的事物——象,来抒写抽象的思想感情——意。但作为诗歌理论中的这一范畴的提出,应归于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神思》一文中指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意指在创作过程中,构思时须对审美观照中的意趣、情态和浮现于脑海中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缜密》又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指出主观审美感受与客观的形象之间的照应关系。从诗歌创作角度来看,意象不外是诗人的情
推荐文章
古代诗歌中的雨意象
古代诗歌
意象
古代诗歌中的霜意象
古代诗歌
意象
古代诗歌中的水意象
古代诗歌
意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诗歌意象与符号功能
来源期刊 写作:中学版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诗歌意象 符号功能 诗歌创作 立象以尽意 古代文艺理论 二十四诗品 诗歌理论 审美观照 文心雕龙 审美感受
年,卷(期) 1999,(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0
页数 2页 分类号 I207.2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海清 中南民族学院预科部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诗歌意象
符号功能
诗歌创作
立象以尽意
古代文艺理论
二十四诗品
诗歌理论
审美观照
文心雕龙
审美感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写作:中
月刊
1002-7343
42-1088/H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珈山
38-395
出版文献量(篇)
10735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