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一、“模糊”语言的概念及应用伍铁平先生的解释:“外延不明确的概念叫模糊概念,表达模糊概念的语言叫模糊语言。”(《辞书研究》1984年3月)“模糊”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仅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里,而且被大量运用到名种文章的写作中。在文学创作中,如果使用得当,不仅使语言容量深厚、活泼空灵,产生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而且能给读者提供更为广阔的联想空间。“模糊”语言在应用文写作中也有广泛的、大量的运用。它和确切的语言搭配使用,在文中各司其职,使语言表
推荐文章
论文学语言的模糊性
文学语言
模糊性
空白
陌生化
应用文美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应用文
美学研究
思考
应用文体与文学文体比较论
文学文体
应用文体
功能
思维
语言
格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谈应用文中的“模糊”语言
来源期刊 写作:中学版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应用文写作 模糊语言 模糊概念 搭配使用 文学创作 运用 审美效果 辞书研究 含蓄蕴藉 词语
年,卷(期) 1999,(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25
页数 3页 分类号 H1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丁光梅 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应用文写作
模糊语言
模糊概念
搭配使用
文学创作
运用
审美效果
辞书研究
含蓄蕴藉
词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写作:中
月刊
1002-7343
42-1088/H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珈山
38-395
出版文献量(篇)
10735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