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鲁迅在1936年逝世那年,我仅仅六岁。我现在已记不清从什么报纸上剪下了一张鲁迅先生出殡时的画像,我用硬纸板复在后面,放在我卧床旁桌上好久好久,也许就因为那画像旁缀有'中国文坛巨子'的字样,使我早熟的心灵有了朦胧的感应。十几岁时,我曾在旧家的书箱里找到一本刊有《孔乙己》的《新青年》,算是我第一次接触鲁迅的作品,虽然当时我并不能领会其中的深意。我早年丧父,因家贫中途被迫辍学,走过一段寂寞悲苦的人生之旅。我在第一本书的《后记》中说:'我真正接触到鲁迅先生,并不是在学校,而是在作坊里、柜台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我与鲁迅的因缘
来源期刊 上海鲁迅研究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旧家 剪下 书箱 作坊 文坛 硬纸板 先生 巨子 画像
年,卷(期) 1999,(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7-158
页数 12页 分类号 I210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旧家
剪下
书箱
作坊
文坛
硬纸板
先生
巨子
画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鲁迅研究
季刊
32开
上海市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87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5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