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由于气候原因,长绒棉只有小部分地区能进行生产,我国只有新疆棉区能种植,但面积小产量低.我国棉花主产区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建国初期,虽曾通过引种改良和海陆杂交等方法选育长绒棉品种,未能取得成效.本所于1985年通过辐照埃及棉阿须莫尼的干种子并结合常规育种方法,经多年系统选育,培育出一批具有陆地棉的适应性和长相,品质指标达到或略高于我国当前生产的长绒棉的陆地棉型长绒棉突变系.1996年将选择的单株材料和优系由省棉花研究中心用HVI900测试,在入选株系中,平均绒长34.73±1.39mm,比对照中12提高5 .93mm.比强度全部在24g/tex以上,平均为26.75±1.62g/tex,最高的达31.1g/tex ,比对照增强6.05g/tex,且各品质性状相互协调.
推荐文章
新选育陆地型中长绒棉品系性状分析
中长绒棉
远缘杂交
产量
纤维品质
陆地棉棕色纤维色泽的遗传效应
天然棕色棉
遗传效应
纤维色泽
遗传分析
早熟陆地棉新种质选育初报
远缘杂交
早熟育种
新种质
亚比棉×陆地棉杂种F1遗传分析
亚比棉×陆地棉
杂交种
遗传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辐射诱变选育陆地棉型长绒棉新进展
来源期刊 核农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辐射诱变 陆地棉型 长绒棉
年,卷(期) 1999,(3)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与专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4-186
页数 3页 分类号 S5
字数 210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8551.1999.03.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苏学合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 24 190 9.0 13.0
2 朱斗北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 16 76 5.0 8.0
3 高国强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 36 196 7.0 12.0
4 时香玉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 9 155 5.0 9.0
5 曾昭海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 4 120 3.0 4.0
6 刘金元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 2 103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辐射诱变
陆地棉型
长绒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核农学报
月刊
1000-8551
11-2265/S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8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553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