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简单相关和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江淮入梅的年际变化与前期冬季环流和前期冬、春全球海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江淮入梅的早晚与前期冬季北半球大型环流存在显著的相关:入梅早的年份,其前期冬季北大西洋涛动强,北半球只有一个强的极涡并位于格陵兰上空,相应东亚大槽弱;入梅晚的年份,则其前冬环流表现为,北大西洋涛动弱,北半球存在两个极涡,其中一个仍然位于格陵兰上空,而另一个则位于西伯利亚上空,相应东亚大槽较常年偏强.进一步研究表明江淮入梅的年际变化与前期冬春北大西洋海温也存在显著的相关,入梅早年,北大西洋海温较常年偏暖;入梅晚的年份,前期冬春北大西洋海温较常年偏冷.这对于预测江淮入梅早晚的年际变化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推荐文章
江淮入梅的年际变化及其与北大西洋涛动和海温异常的联系
江淮入梅
年际变化
北大洋涛动
海温异常
江淮入梅异常的强信号及其对入梅的影响
江淮入梅异常
前兆信号
ENSO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我国前冬和后冬气温年际变化的特征与联系
前冬
后冬
气温
年际变化
季节演变
大气环流
江淮梅雨入梅预测信号的研究
江淮梅雨
梅雨特征量
相关系数
预测因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江淮入梅的年际变化与前冬环流的联系及其可能成因
来源期刊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江淮入梅 年际变化 北半球冬季环流 海温
年,卷(期) 1999,(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6-253
页数 分类号 P43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7097.1999.02.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海明 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 24 1009 17.0 24.0
2 何金海 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 94 3906 34.0 60.0
3 姚永红 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 2 5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91)
二级引证文献  (340)
196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1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7(2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08(1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09(24)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0(2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1(4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12(2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3(4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0)
2014(3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7)
2015(2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6(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7(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18(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9(3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江淮入梅
年际变化
北半球冬季环流
海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气科学学报
双月刊
1674-7097
32-1803/P
16开
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28-405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89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337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