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由于用扫描电镜观察橡胶磨损后的表面形貌的研究方法带有一定的主观偶然的因素,使得目前对橡胶线接触磨粒磨损机理看法不一.作为磨损过程最终产物的磨屑,是材料经受一系列机械的和物理与化学作用的综合结果.因此,研究磨屑的形状及其分布对于揭示磨损发生、发展的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将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应用于橡胶磨屑分析,通过对橡胶磨屑的采集及图象处理,发现橡胶磨屑形状因子属正态分布,且均在0.3到0.4范围内,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疲劳磨损为橡胶线接触的磨损机理.
推荐文章
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的农田环境定位
计算机图像处理
霍夫变换
边缘参考线
相对距离
ARM架构下计算机图像并行化处理技术研究
ARM架构
图像并行化处理
非局部均值算法
小波变换
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
图形图像
处理技术
应用分析
椭圆灰度图像的高精度计算机仿真
计算机图像仿真
亚像素椭圆图像仿真
摄像机成像模型
椭圆几何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线接触条件下橡胶磨屑的计算机图像分析
来源期刊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橡胶磨屑 线接触 疲劳磨损 计算机图像分析
年,卷(期) 1999,(4) 所属期刊栏目 化工机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9-71
页数 3页 分类号 TQ330.1
字数 146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396X.1999.04.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兆春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工程系 10 48 5.0 6.0
2 宋德福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橡胶磨屑
线接触
疲劳磨损
计算机图像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双月刊
1006-396X
21-1345/TE
大16开
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丹东路西段1号
8-267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1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36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