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层析成像和广角反射的角度,对大别造山带东部地震波速度结构进行了研究.层析结果清楚地显示了大别超高压变质带下方,高速异常体顶界面的埋深在海平面下1.5 km左右;扇形剖面直观地显示了作为南北大别界限的水吼-五河断裂,以45°的倾角在上地壳底界面附近向下及南西方向延伸的情况;广角反射结果中还给出了大别超高压变质岩区上地壳底界面和下地壳中界面的反射特征.
推荐文章
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综述
地震层析成像
射线追踪
波场模拟
解的评价
方法
利用反射层析成像和4C地震资料预测孔隙压力
孔隙压力
反射层析成像
叠前深度运移
各向同性
各向异性
P波
S波
速度场时差校验炮
地震层析成像正演方法研究
地震层析成像
射线追踪
正演
濮阳地震集中区双差层析成像研究
双差层析成像
速度结构
重定位
濮阳地震集中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别造山带东部地壳结构的层析成像及广角反射的地震学研究
来源期刊 地震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超高压变质带 地震层析成像 广角反射
年,卷(期) 199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3-410
页数 8页 分类号 P3
字数 553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3782.1999.04.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姜枚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40 554 14.0 22.0
2 薛光琦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16 195 9.0 13.0
3 彭聪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17 115 6.0 10.0
4 史大年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32 735 16.0 2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41)
二级引证文献  (20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3(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04(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5(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06(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0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8(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09(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0(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3(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4(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5(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6(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8(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别造山带
超高压变质带
地震层析成像
广角反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震学报
双月刊
0253-3782
11-2021/P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北京8116信箱)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04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397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