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评价双腔起搏器自动工作方式转换功能(AMS)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2例因病态窦房结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带有AMS功能起搏器的患者,均伴有阵发性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病史.术后随访2~14个月,用体外程控仪调出起搏器的储存信息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有8例发生了218次阵发性心房纤颤,持续时间5 min至3 h不等,心房纤颤频率230~550次/分,每次心房纤颤起搏器启动AMS,心室反应频率为60次/分,4例未发生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患者未启动AMS.结论:双腔起搏器AMS功能工作可靠,对于伴有阵发性房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起搏治疗时,应考虑应用带有AMS功能的起搏器.
推荐文章
自动模式转换起搏器对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检测效应
起搏器
自动模式转换
快速房性心律失常
不同类型起搏器对高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
心律失常
心脏起搏器
心动图
心脏功能
心室自动阈值夺获自动模式转换双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观察(附20例报告)
起搏器,人工
心脏起搏,人工
心脏传导阻滞
病窦综合征
起搏器在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中的应用观察
心房颤动
单腔心脏起搏器
双腔心脏起搏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双腔起搏器自动工作方式转换功能在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期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自动工作方式转换 快速房性心律失常 阵发性 双腔起搏
年,卷(期) 1999,(9) 所属期刊栏目 经验交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9-680
页数 分类号 R454|R541.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5404.1999.09.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孟素荣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 23 116 5.0 10.0
2 宋跃明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 1 0 0.0 0.0
3 何作云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 1 0 0.0 0.0
4 祝善俊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 1 0 0.0 0.0
5 林春梅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 1 0 0.0 0.0
6 彭健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心血管内科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自动工作方式转换
快速房性心律失常
阵发性
双腔起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半月刊
1000-5404
50-1126/R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30号
78-91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739
总下载数(次)
28
总被引数(次)
9785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