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正电子湮没技术(PAT)研究了照相明胶中的自由体积空穴在显影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为显影过程中银丝的生成机理探讨了一个新的模式,并为感光科学的研究拓展了一种新的研究技术和手段.结果表明:明胶的自由体积空穴的平均尺寸在显影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照相明胶的自由体积空穴在电子密度空间限制了银离子还原为银原子的过程,并使得银原子的沉积生长以丝状的形式进行.照相明胶大分子结构和组份的复杂性导致了其自由体积空穴在空间分布无序混乱性,可能正是这种无序混乱性导致了银丝缠绕成团的松散空间结构.
推荐文章
电子偶素与正电子-电子对的湮灭
正电子
电子偶素
湮灭
基于正电子淹没的新能源技术
正电子湮没
新能源
激光
正负电子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显影机理的正电子化学研究
来源期刊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照相明胶 自由体积空穴 显影过程 正电子湮没技术
年,卷(期) 2000,(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24
页数 7页 分类号 O6
字数 448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0475.2000.01.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彭必先 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 63 453 11.0 18.0
2 庄思永 华东理工大学精细化工研究所 33 62 4.0 6.0
3 俞书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 23 98 3.0 9.0
4 张宜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 3 3 1.0 1.0
5 闫天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 12 74 4.0 8.0
6 宫竹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 3 8 2.0 2.0
7 姜志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 12 44 3.0 6.0
8 徐绪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 3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照相明胶
自由体积空穴
显影过程
正电子湮没技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双月刊
1674-0475
11-5604/O6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29号 中科院理化所
2-383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8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133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