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葛红兵先生在《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写一份悼词》中认为鲁迅“嫉恨阴毒”“睚眦必报”。因而不足成为“我们精神上的导师”。鲁迅果真如此吗?多少年来人们把他“当成了一种理念,一种意志,一种典范”甚至作为“民族魂”竟然是历史的误会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下面仅以两例为鲁迅人格一辩。
推荐文章
论鲁迅在《彷徨》中的人格和精神求索
鲁镇故事
希望
反抗绝望
精神求索
如何教学生读鲁迅——以《社戏》为例
期待
渔火
思想
民族精神
论鲁迅的儿童家庭教育思想
鲁迅
儿童
家庭教育
我们应当建立怎样的鲁迅观
鲁迅观
思想核心
历史价值
立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为鲁迅人格一辩
来源期刊 鲁迅世界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鲁迅 中国文学 葛红兵 误会 真如 典范 人格 悼词 民族 意志
年,卷(期) 200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
页数 1页 分类号 I210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鲁迅
中国文学
葛红兵
误会
真如
典范
人格
悼词
民族
意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鲁迅世界
季刊
广州市文德路170号
出版文献量(篇)
208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