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关于响度与响度差阈关系的已有假设总是不能很好地解释心理声学的实验结果,这些假设也不曾对响度的编码和判断的物理过程以及物理过程与心理反映间的联系作过明确的描述.本文基于信号检测理论和关于响度编码的两个假设;响度是一定时间T内的听神经电冲动的记数、稳态纯音激励的神经电冲动速率的时间分布是一个平稳的正态随机分布,得出纯音信号的响度差阈与响度的比与强度无关.这一关系很好地解释了纯音信号强度差阈测试的实验结果,尤其是以前难以解释的Weber比的中部突起、 near miss to,Weber's law.
推荐文章
纯音听力计中纯音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
纯音信号发生器
单片机
DDS
音量控制器
响度与响度JND的关系
响度
响度增长模式
响度JND与响度关系
听力障碍者听阈水平双耳响度平衡变异的心理因素分析
听力障碍
听阈
双耳响度平衡
心理因素
调频广播传输发射系统响度的分析与控制
响度
音频处理器
激励器指标
驻波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纯音信号的响度与响度差阈的关系
来源期刊 声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0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5-229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5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声学学报
双月刊
0371-0025
11-2065/O4
大16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21号
2-181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39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657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