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清初秀才蒲松龄(1640~1715年,佛教居士)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名叫《蒋太史》(太史是明清翰林的别称)的纪实文言小说,写的是清世祖福临顺治四年(1647)探花蒋超的轶闻趣事,文中洋溢着佛教因缘学说的意味。这些并非出自蒲柳泉先生的杜撰,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事。蒲松龄与蒋超是同时代人,他的创作态度是严肃认真的,而不是“妄言妄听,记而存之”(见袁枚《新齐谐序》)。其所以要大量采用鬼狐故事,主要是为了避免清初严酷的文字狱,便于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倾向。
推荐文章
从数字化到数智化,智能技术赋能出版融合创新
出版
数智化
智能技术
数据赋能
超疏水表面:从制备方法到功能应用
超疏水
荷花效应
微纳米结构
自清洁
从自然到仿生的超疏水纳米界面材料
超疏水
表面
纳米材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翰林到和尚——清代高僧智通——名士蒋超
来源期刊 浙江佛教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清代 蒋超 翰林 佛教
年,卷(期) 200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85
页数 5页 分类号 B946.7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清代
蒋超
翰林
佛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浙江佛教
季刊
杭州市西湖区天竺路78-8号
出版文献量(篇)
626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